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房价暴跌,谁喜谁痛(听王博士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07:0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今年6月以来,不少观点纷纷出现,其中上海房地产价格暴跌的观点,要么极其幼稚,要么别有用心

  所谓“房价暴跌”是一种假设,通过假设和对海外案例的解读,大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规律。今年6月以来,房地产新政的实施对不同利益面产生了各种影响。不少观点纷纷出现,有的很有价值,有的则过分极端。“希望房价暴跌”就是一种过分极
端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一观点还有所谓专家研究的成果作支持,甚至判断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价格要暴跌30%以上;在这一“判断”基础之上,有一种社会舆论已经形成,那就是:房地产价格跌的幅度越大越好,而等房地产价格暴跌之后再去买房则更实惠。

  这种观点听起来很能蛊惑人心,但其本身却不是什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张。如果是在一个岌岌可危的发展市场中,这种观点的出现本身就可能蕴涵着海外利益集团的目的;而如果是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市场中,这种观点的出现只能被理解为乌托邦。对于决策部门而言,要认识海外利益集团的目的还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是,要使相当部分的民众打消乌托邦式的幻想,却是件极其艰巨的工程。本文就假设房地产价格暴跌这种情况出现,来模拟一番本土居民和第6城市群区域经济基本无力承受的后果。

  如果上海房价暴跌30%,可以说,整个现有格局下的受益方将失去全部的所得。目前,上海已经有多达75%的市民拥有自己的物业,并且在上海经济的发展中实现了增值。从上海市民的普遍愿望来说,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房地产价格的稳中有升是当然之意。75%,在笔者看来,可以被理解为较大多数的概念了;如果在西方,这是一个绝对多数的利益群体,可以决定政府的命运了。而如果出现市场滑坡,大多数上海市民的根本利益显然将受到明显的打击。所以,应承大多数者的利益需求,来把握市场景气的微调,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改革,理当成为政府的基本选项。

  在上海,确实还有一部分市民没有享受过以前非货币分房的“好处”。这个问题目前在解决之中,上海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廉价房的建设,年底就会有新的房源投放市场。这一行动还将持续下去,笔者估计3年以后,经历过计划分房时代的上海市民将全面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实惠。这也是为什么要抛弃计划分房,而选择市场经济的基本目的。

  而房地产价格暴跌,除了打击面最宽的上海普通居民外,金融机构也将受到冲击。从表面上看,贷款购房者和银行之间签定了10年至30年不等的合同,在法律上具有刚性的履约义务。但是,一旦房地产价格暴跌,除了上海以外,第6城市群区域也将出现大批的“负资产族”。而当“负资产族”不能进行履约义务时,银行也会成为“负资产机构”,并且将被迫进行资产清算。如果,本土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足以填补债务缺口,或者股份制银行中本方的资金无法应对债务问题,那么,破产和机构的关、停、并、转,也就在所难免。

  从1998年泰国的教训来看,客观上因汇率问题而导致的房地产价格暴跌,打击了几乎所有的现代服务业。由于泰国又接受了国际机构苛刻的“帮助治理”条件,房地产大公司与关联银行的破产清算和金融机构的关、停、并、转,也就只能交由国际机构来进行。而在失去了经济主导权后,泰国本土的金融机构也只能成为刀俎上的鱼肉,1999年也就是一年的工夫,西方金融势力就基本上控制了泰国的金融机构。之后,西方财团再利用其已掌握的在泰金融网络,加紧收购价格暴跌后的曼谷等泰国城市房地产。又过了一年,经济开始复苏,房地产市场也重新繁荣起来,但多数收益却不在泰国企业和当地居民手中。

  如果说,泰国的情况是由客观外力的冲击引起的,那么,目前客观外力对上海和周边区域的冲击波还没有形成,也没有条件形成。因此,要上海房地产价格暴跌的观点,要么极其幼稚,要么别有用心!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九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