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6日电(记者王磊)央行的再贷款和有“金融国资委”之称的汇金公司注资,两项政策接连出台,对于在熊市中痛苦挣扎的券商来说,多少有些雪中送炭的意味。不过,市场人士认为,如果过高估计这些政策的力度或者对政府资金有过多的期待,都对券商的“自我救赎”不利。
曾经为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革注资450亿美元的中央汇金公司日前表示,拟出资100亿
元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以便将银河证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银河证券是国有独资的大型综合性证券公司,在近日公布的2004年券商排名中,其“股票交易金额”和“主承销金额”都名列第一,同时,其营业网点、覆盖范围也是全国最大的。但是,由于整体经营效益欠佳,该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等都未能进入前20名。
有分析认为,在熊市的大环境下,一些券商如德恒、南方、汉唐、大鹏、北方等“问题券商”相继被托管或关闭,同时做为券商中“大哥大”级别的银河证券也“元气大伤”。据称,银河证券手中握有的很多重仓股,一年多来在二级市场中都跌幅巨大。由于这些损失,一些分析人士估计,银河证券的资金链可能已经处于紧崩状态。
在此情况下,汇金公司的百亿资金注入,显然是雪中送炭。银河证券总裁朱利对媒体表示,在资本市场转折的关键时期,汇金公司选择银河证券这样有代表性的公司给予扶持,是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扶持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的具体体现,同时可以极大地恢复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
但是,这种由政府资金注资的形式,能否广泛应用于其他券商?市场对此并不看好。“这可能仅仅是个案”,金龙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于步越对记者表示,因为在一百多家证券公司中,惟独银河证券是“全资国有”,汇金的注资对银河证券是好事情,但其他证券公司“能否有此待遇就难说了”。
而券商的危局并不是个别的。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字表明,2004年度国内114家证券公司在主承销股票数额和筹资总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8%的“良好业绩”下,因为受市场影响,利润总额却为负149.93亿元,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于步越认为,券商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历史包袱过重”。有分析称以前券商普遍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问题,导致的亏空大概在600亿元至800亿元之间,另外还有国债回购亏空和委托理财的亏空,这个黑洞的数额巨大,靠券商自我消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知名证券分析人士水皮认为,在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小券商”快饿死了,大券商也屡屡被套。这是因为,大券商往往是综合性券商,具有股票的承销资格,而主承销商承销股票要实行余额包销,大券商往往为了挣那点承销费结果把自己承销成了大股东。“这样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被迫做庄,不得不操纵股价;另一个后果则是大量占压资金,使大券商陷入流动性陷阱,产生运营危机。”
能获得央行再贷款或者有资格能得到汇金公司重组资金的券商,并不是多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称,能得到直接注资的券商面不会很大,可能只有几家。“扶优汰劣”才是对管理层整顿券商政策预期的正确理解。
券商的困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管理层对券商行业的“切割手术”从股指跌穿1300点时就已经开始。去年“十一”过后,证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对各家券商进行全面清查,并要求证券公司停止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以及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做为券商的“命脉”,三大业务被叫停,使得券商中的“害群之马”面临生死抉择。之后,央行又开始给部分合规券商“输血”,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
政策其实一脉相承。于步越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在证监会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治理券商的操作思路已经很明显。比如,目前被列为“创新试点”的券商有12家,都是资质较好券商,它们可以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增加竞争力。排在他们后面的是“合规类”的券商,经营传统业务,大概有几十家。“这两类证券公司就占了总数量的一半,另一半则面临着被并购、重组或者破产的命运”。
券商们正在为狂热的牛市中肆无忌惮的违规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那时候,盖个营业部都要装修成星级的,手里面攥着两个亿,就敢玩几十亿的资金”,于步越说,而今天,却是“裁员的裁员,减薪的减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