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毯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7: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前言】藏毯产业是青海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而着力培育起来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2004年7月,中国首届国际性藏毯专业展览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中国藏毯从其故土迈出了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性的一步。两千多年前源于青海的民族工艺奇葩――藏毯,在历经千年的沉寂落寞之后,开始步入产业化之路,重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2003年6月20日,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作出规划蓝图。在这个蓝图中,青海省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
藏毯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已成为青海省地毯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了解青海省藏毯产业的发展和藏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青海省企业调查队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5月25日至6月3日对省内的地毯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调查。本文旨在通过调研所取得的省内企业数据资料,对当前青海藏毯产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客观评析,并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改善对企业的服务,进一步发挥“西宁毛”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一、企业基本情况 此次被调查企业9户。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外贸流通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现麾下有独立核算的藏毯生产企业8户(省内企业为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其余6户均为省外企业),同时,该公司在中国的上海、天津以及日本的大阪、德国的汉堡设有四个出口公司。青海海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机织地毯为主兼营手工地毯并具有外贸流通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青海美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手工地毯并拥有外贸流通进出口经营权的外商投资企业;湟中县多巴民族地毯厂和循化县金羊地毯厂是以生产丝毛藏毯和仿古藏毯为主的两家私营企业,目前,金羊地毯厂处于停产状态;乐都民族地毯厂和乐都海湖地毯厂是委托加工手工地毯的两家集体企业。 二、藏毯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以非公有制为龙头的藏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2004年,藏毯企业的资产合计为10596万元,比2003年增长9.71%,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资产所占比重高达99%。藏毯企业实收资本合计为2740万元,其中:国家资本15.7万元,占0.6%;集体资本30万元,占1.1%;法人资本725万元,占26.4%;个人资本1761万元,占64.3%;外商资本208.78万元,占7.6%。 2004年,省内企业生产藏毯15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25%,预计今年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1万平方米;企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168万元,比2003年增长27.3%。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在产量和产值合计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74%和94%。从产品构成看,机制毯占38%,手工毯占62%。在全部产品产量中,出口占63%,其中手工毯的出口率高达98%,产品畅销于欧美、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4月,企业生产藏毯4.1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0.3%;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9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 (二)出口创汇增长迅猛,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生产地毯的悠久历史,是藏毯的发源地之一,而“西宁大白毛”则是世界地毯行业公认的织做地毯的最佳原料。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环境的等原因,藏毯虽源于青海但是却没有在这里得到太大的发展,相反,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却把中国藏毯作为国内支柱产业支持发展起来,尼泊尔藏毯最高峰时年出口达1.6亿美元。1986年至1992年是青海藏毯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几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产定销的生产思路严重阻碍了藏毯业的发展,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的需求脱节,青海藏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200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青海藏毯行业的原有资源被重新整合,藏毯生产开始步入了产业化之路,并跻身国际市场。2004年,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出口创汇1421万美元;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实现出口创汇248万美元;青海美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出口创汇37.17万美元,合计共实现出口创汇1706.17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37.97%。由此可见,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基本上代表了青海地毯业的整体出口水平。就全国而言,全国地毯企业有360家,藏羊集团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0%,是全国地毯出口总额的3%。全国地毯出口企业年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有6家,500万美元以上的有20家,藏羊集团已跻身此列。就国际市场而言,2001年藏羊集团藏毯出口量占尼泊尔的12.5%,2003年上升到16.4%。如今,民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原本极具青海地域特色的藏毯漂洋过海,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欣赏到了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 (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2004年,省内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144万元,比2003年增长32.6%,产销率高达124.5%;实现销售收入14554万元,比2003年增长40.9%;实现盈亏相抵后的利税总额906.7万元,比2003年增长33.5%;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3年的7365元/人提高到9047元/人;从业人员的年总收入约5800万元。从藏毯的生产实践看,100道纯毛藏毯1平方米需用西宁大白毛6公斤,若生产低道数藏毯,耗毛量更大。按出口创汇算,藏毯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需消化西宁大白毛2250吨,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可为牧民增收2362.5万元。 (四)为缓解就业压力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据有关资料,藏毯每增加出口创汇100万美元,需要从业人员1600人。近几年国家实施天然草地休牧育草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又有所增长,急需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城市因国企改革,也有部分下岗职工急需安置。藏毯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藏毯产业的发展正好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调查表明,2004年省内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4万人,比2003年增长10.74%,其中:农民工1.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91%,比2003年增长10.91%。由于藏毯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的优势和生产力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已成为帮助农牧民脱贫增收,解决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节约劳动力异地转移成本的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目前,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以农户为主的藏毯半成品加工车间有164个(其中在建的42个,建成后可解决4000个就业岗位),涉及海东、海北、海南、黄南和西宁所辖的三县等地,“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日渐完善,对以工促农、实现“农转工”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2004年是青海省藏毯行业的丰收年,实现了生产、效益的双高增长。藏毯产业逐渐成为青海省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为青海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也为青海省农牧民就业和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就质量和工艺来讲,青海的藏毯生产水平基本可以代表中国藏毯的总体情况。青海藏毯虽在产量上同尼泊尔相比尚有差距,但在质量和花色品种方面已占了优势,生产工艺、图案设计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强省”的战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加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为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了藏毯产业的发展。2003年,青海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发展藏毯产业的扶持政策,2004年成功举办以及今年6月25日即将举办的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为扩大开放、创建特色经济、宣传地毯名优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地毯产业发展架起了一个展现群英风采的大舞台。近两年来,在大力扶持藏羊等藏毯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还结合扶贫工作引导藏毯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形成了统一供应原辅材料和收购半成品、统一开拓市场、统一管理、加工车间分散在不同乡村的“三统一、一分散”生产模式,鼓励农牧民投入藏毯产业。面对国际大市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方向,藏毯产业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确定为青海省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之一,得到了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3、在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在进一步推动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的基础上,通过阶段性持股、担保等多种形式,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扩能改造,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藏毯业经过重组整合后,近年来生产、经营得到了长足发展,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规模有了新的突破。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为龙头,还有青海海源地毯有限公司和美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洗毛、纺染纱、织毯、图案设计、产品研发等产、研、供、销一体化的外向型企业。 三、对企业发展状况的评价 在被调查的9户企业中,有78%的企业对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有67%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获益情况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有89%的企业对政府鼓励和发展藏毯产业的政策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有77%的企业对政府鼓励和发展藏毯产业的政策是否落到了实处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四、存在的问题 (一)2004年新产品产值下降,今年1-4月利税总额下降 据调查,2004年9户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47万元,由于受海源工贸公司新产品产值大幅下滑的影响,完成值比2003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今年1-4月,9户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的利税总额14.8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4.8万元,下降92.6%,降幅较大的企业是青海高原公司和青海海源公司,净亏损的企业是青海藏羊公司和青海美亚公司。 (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在被调查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7.6%,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所占比重则高达63.4%。专业技术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只有3.2%。 (三)资金投入和生产加工能力不足 近年来,省政府对藏毯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藏毯产业先后投入资金900多万元,用于车间建设、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资金投放明显不足,如省内现有的织毯车间尤其是产品加工后整能力,满足不了增长迅速的半成品生产量的需要。同时,由于受国家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压缩信贷规模、控制货币投放量的力度,从而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调查中,海源、美亚、循化金羊等企业的厂长(经理)反映,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民营小型企业的发展,他们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协调银企关系,并在落实扶贫资金时适当向小企业倾斜,在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人员培训以及发展手工编织地毯的协作加工点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扶。 (四)生产管理不完善,技术培训等支撑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不同质量和类型的毛混杂收购和生产,使原料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降低优质毛的利用率,增加了原料成本;二是对织毯农户的技术培训和产中跟踪服务不到位,影响了藏毯质量的提高。 五、构建产业体系,实现青海省藏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发展藏毯产业,具有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科研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闻名于世,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然而,现代产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系统的内部要素和外部支撑条件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体系。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通过产业系统内部优势资源的整合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实现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创新速度加快、创新能力及产业吸引力和扩张能力增强等显著优势,从而提高整个区域(产业)的经济竞争能力。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藏毯产业作为青海省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要实现青海省藏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体系,以培育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 根据现代产业成长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的规律以及产业系统内外部因素的逻辑关系,构建藏毯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个支持系统(见表下表) 青海省藏毯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框架 产业生存支持系统 产业发展支持系统 产业环境支持系统 生产要素子系统 需求状况子系统 经营管理子体统 关联产业子系统 行业政策子系统 资金支持子系统 技术支持子系统 智力支持子系统 竞争环境子系统 社会环境子系统 生态环境子系统 1、产业生存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经营管理、关联产业四个子系统,是决定产业生存的四要素。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论点,产业生存的首要条件在于各关键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等)的具备情况,因为产业生产要素的赋存及组合状况不仅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成本,还影响着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产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市场需求状况是决定产业能否生存和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长短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现代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内部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内部分工的精细,产业外部相关产业关联度增强,乘数效应明显,因此,除了拥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和市场需求,还必须具有科学的经营管理和对关联产业的研究及协调,才能使青海省藏毯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2、产业发展支持系统。是指关系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是使产业得以健康发育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基于产业生存支持系统之上的,反过来,又能保证产业真正意义上的生存。该系统包括行业政策、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四个子系统。一方面,产业经济行为作为连接国民经济宏观经济体系和企业、消费者微观经济行为的中间链条,是落实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和控制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中间层面;另一方面,现代产业作为经济社会综合体,也必然要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而政府对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渠道及力度、技术支持程度以及相关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这些无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发展产业,建设“中国藏毯之都”的进程中,产业发展支持系统内还应该具备如下几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条件:一个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和世界知名的地毯品牌;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国际地毯展览会;一个中国地毯博物馆;一个由中亚地毯生产联合国成立的“中亚地毯振兴会”;一个与青海地毯产业发展相融的藏文化旅游节。 3、产业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影响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该系统包括竞争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的竞争环境子系统,现代产业是关联度极高的企业体系,其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在各个因素此消彼长的相互牵制中竞争和合作。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是任何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畜牧业是完全受制于生态环境的弱质产业,而以畜牧业产品为产业主要原材料供应源的藏毯产业,就必须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倡导节能、清洁的生产观念,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二)对青海藏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优质“西宁毛”原料的生产规模。在条件适宜地区发展“西宁毛”、柴达木山羊绒和牦牛绒藏毯原料基地建设,加强农牧户与藏羊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农牧户“双赢”的目的。 2、加强藏毯产业的研究开发力度。目前,青海省藏毯产业的研发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品的研发优势保质期明显缩短,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引进与研发相结合,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积极推进藏毯产业化进程。依托藏毯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半成品生产分散的“三统一、一分散”的生产模式,按成本最低原则进一步细分藏毯生产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搞好发展规划,防止一哄而起,走规模适度、效益最佳的发展路子,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4、加大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藏毯从业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与产品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信誉乃至经济效益,因此,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中,农户的技术成为产业的重要支撑条件,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成为必需,以确保产品质量,实现藏毯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采用(聘请)引进来、送出去(委培、代培)、内部传帮带多种方式相结合,为企业尽快奠定自主经营的人才基础。企业领导要鼓励职工读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重奖那些钻研业务、思考问题、自学成才对企业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人才创造发挥特长的环境。 5、利用国际规则保护品牌。原产地标记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把它视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技术壁垒的重要表现形式。青海藏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积极实施名优特产品原产地标记认证,对入世后青海藏毯长期享受普惠制关税待遇,有效保护地方品牌极为有利。 6、积极开拓投资渠道。要充分利用扶贫资金、行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等多种资金,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参考资料: (1)《青海省藏毯生产企业调查问卷》 (2)《西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对策研究》 (3)《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