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东半岛“眺望”中国经济“第三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地方经济半月谈王海坤

  近半个月以来,整个山东半岛显得颇为热闹。

  引人注目的是山东半岛城市间要构造“1小时交通圈”,主要通过9条高速公路、8条铁路以及全省9个机场和分工明确、布局有序的沿海港口体系向主要经济腹地及周边经济发达
地区辐射,近则实现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远则可与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等快速联系。之后又有各媒体对青岛市要做山东龙头城市的大讨论——追根溯源,这些都与两个月前出台的由北京大学规划设计中心承担设计的名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有关。

  据介绍,在这个《规划》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在自身定位上凸显出战略性的高度——即在半岛城市群内以青岛为龙头将城市群整体发展为城市密集区,是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内,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跨国城市走廊,推动“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与京津唐、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这样的高度,对于整个山东半岛来说似乎从未有过。

  同时,《规划》还确立了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结构和产业构架,规划了六大产业集聚带。即形成济南-淄博-潍坊-东营、青岛-日照、烟台-威海三个联合城市区。沿胶济铁路、沿海形成“T型”制造业轴线,其中,胶济铁路沿线集中石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沿海产业带沿线打造汽车制造、海洋化工、新材料等外向型现代制造业。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东营-淄博石化和医药产业带、济南电子信息产业带、青岛-日照家电制造产业带、烟台-威海汽车制造产业带、潍坊-即墨纺织服装产业带、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海洋产业带等六大产业带。此外,《规划》还将城市群中划出六个核心城市节点,并赋予了明确的区域分工,如以青岛为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将青岛、济南划为区域双中心城市、烟台为区域副中心等等。

  《规划》还描述了半岛城市群在不同时序下的发展目标:2004-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以青岛、济南为双中心,把重点放在8个城市的一体化整合上,以多条城市带逐渐带动城市化重点引导区的城市空间集聚,都市连绵区形成雏形;2010-2020年为发展成形阶段,城市群网络化程度将大幅提高,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2020-2050年为高峰过渡阶段,区域城市体系在这一时期内将发生结构转型,区域双中心结构将逐渐转变为以青岛为发展龙头的单中心结构,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

  从整个规划来看,在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分散的现状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大有做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之势,而且还挖掘出一个有力的着眼点——山东半岛城市群濒临沿海,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拓日韩市场,借助日韩资金形成“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可能是这一城市群崛起的真正机遇。

  然而也有言论认为,尽管这一城市群拥有诸多优势,但受半岛地区自身存在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地成为“经济第三极”只能是飘摇着的梦想。

  其实,早在2003年,就有积极人士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差距,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从2002年的有关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7%、19.2%、28.3%和33.2%;珠三角地区相应的数字为9.2%、9.1%、34.6%和27.1%;而山东半岛的8城市几项指标占全国总量的比率为6.8%、4.0%、5.8%和9.6%。从当年的人均GDP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已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而山东半岛8城市大多处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从引进外资看,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是山东半岛8城市总量的3.5倍,珠三角则是山东半岛8城市总量的2.8倍;而从“龙头”看,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青岛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出口总额分别占该地区的21.6%、29.5%和56.3%,三项指标分别相当于上海28.1%、14.0%和32.9%,相当于广州的50.6%、41.0%和76.7%,总量差距一目了然。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差距几乎是全方位的。事隔两年,这差距究竟被缩小了多少呢?

  然而,依然有学者站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高度俯视,认为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大城市群在内的环渤海城市圈,应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一起被纳入国家战略,而且要抓住沿海城市群整合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机会,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利用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崛起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城市群,这是一种趋势和必由之路。其实,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山东半岛城市群北可与华北的京津塘城市群遥相呼应,南可与长三角城市群隔江河相望,的确有着得天独厚之处,只是能否成为一个链接点,来递接中国沿海城市群整合由南向北的延伸,还需拭目以待。

  不论怎样,人们都已看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眺望”中国经济“第三极”的决心。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