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反歧视的理由不能限于“效率优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我们为什么要反歧视呢?并不仅仅是因为歧视会损害效率,而是因为歧视背离并直接损害了自然正义的基本原则:歧视损害了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歧视损害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作为人的基本的种属尊严;歧视背离了机会平等的基本规则,不恰当地膨胀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机会资源,同时又剥夺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成员的机会资源。

  邬凤英

  最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肯定了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教授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建议”,将向全国人大建议制定《反就业歧视法》(见6月15日《人民日报》)。这无疑是中国的反歧视事业中一个令人欣慰的进展。但在仔细研读了相关的报道之后,我心里又有些许不安:因为大家都在强调歧视损害了效率,而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在歧视问题上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那么实际上就会为歧视的卷土重来埋下伏笔。

  比如,一位为《反就业歧视法》大声疾呼的专家是这样提出他的理由的:对歧视如果“不立法明令禁止便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同时也会严重扭曲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常行为如片面追求高学历等,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这样的理由是不是正确的呢?当然是正确的。但同样的理由,既可以用来反歧视,也可以用来支持歧视——如果企业优先招收低学历的人就业,那么无疑会挤占了高学历者的工作岗位,结果也可能会“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难道不是吗?

  在我看来,歧视的理由往往是功利的,“效率优先”的,但反歧视就必须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我们为什么要反歧视呢?并不仅仅是因为歧视会损害效率,而是因为歧视背离并直接损害了自然正义的基本原则:歧视损害了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歧视损害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作为人的基本的种属尊严;歧视背离了机会平等的基本规则,不恰当地膨胀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机会资源,同时又剥夺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成员的机会资源,等等。简言之,歧视是恶的,不人道的,而一视同仁才是善的。为了抑恶仰善,即便是损害了效率,也要在所不惜。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为反歧视立法是绝对必要的。不过,既然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同时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那就不是简单地立一个法能够彻底解决的。要让反歧视的观念深入人心,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学校教育和公民教育。最终要使“不能以一个人的性别、口音、贫富、地域和学历等来判断他,而是要以他本人的表现来判断他,同时不把一个或几个人的表现扩大为对整个群体的判断”这样一个基本观念确立为每个公民心中的道德律令。

  人们的歧视观念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而反歧视却只能是达到一定文明水平之后的理智反省!未来的《反就业歧视法》将反映我们的文明水平:它不仅应该体现“功用”,也应该体现“善”。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这一点,就看我们的专家、学者以及种种有条件对立法施加重大影响的人,能不能在对反歧视问题的认识上再进一步了。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