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洋奶粉”遭质疑,本土品牌的机会来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日前,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儿童食品市场进行了一次质量抽查,抽查中发现雀巢成长奶粉金牌3+的碘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浙江省工商局已经责令其下架。

  消息公布后,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一些超市也纷纷撤架,雀巢奶粉市场经营受到挫折。

  在中国市场,雀巢、惠氏、多美滋、雅培等“洋奶粉”一直占据高端,尤其是婴儿配方奶粉高端市场。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雀巢产品碘含量超标,使“洋奶粉”品质再次遭到质疑。消费者开始破除“崇洋”消费心理,国货品牌呈现商机,但本土企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呢?专家分析认为,要实现本土品牌的突破必须克服几个误区。

  “洋奶粉”就是好?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年轻父母们购买奶粉存在着两大误区。第一是以为配方奶粉是配制的,不如纯奶粉好,甚至有家长使用鲜牛奶来代替奶粉。事实上,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乳品科研人员,模拟母乳营养成分特别研制的,它的营养成分越接近母乳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相对普通奶粉,婴儿配方奶粉根据不同年龄段需要添加L-肉碱、核苷酸、胡萝卜素、铁、锌、双歧增殖因子等等,婴儿通过其他渠道较难获取的营养成分,配方奶粉能有效避免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智力发育不全、身体素质较差等问题出现。

  第二是不少家长以为奶粉越贵越好,进口产品一定优于国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负责人曾经表示,其实牛奶本身的干物质成分是一定的,没有太大的差别。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奶粉配方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制作的,在配方技术上,我国大企业与国际名牌比并不逊色。但就价格而言,纯进口产品要比国内知名品牌产品高2-3倍。

  这两大消费误区直接影响名牌高品质国产奶粉卖不到应有的价格,得不到应有的利润,而进口品牌则在竞争薄弱的环境中价格一涨再涨。

  国货品牌就是只能做中低端市场?

  目前,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竞争格局大致可用“三足鼎立”来形容。跨国企业,国产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占据着高、中、低端市场。婴幼儿奶粉是整个奶粉市场的主导。但因婴幼儿奶粉的消费群体比较特殊,不能主动反映产品的优劣,所以婴幼儿奶粉企业更要以诚、德为本。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出现问题。就在国外品牌频爆诚信质量危机的同时,国内名牌却依靠多年的资金、技术及市场积累悄然发力,开始引导奶粉消费,由单纯倚重进口产品,向在“洋品牌”与国产名牌中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选择更好的转变。

  中国奶粉高端市场需要一个由盲目倚重进口产品,向科学理性选择奶粉的转变。

  事实上,以伊利、三鹿、完达山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早已瞄准洋品牌的高端市场。去年底今年初,“三鹿”率先在业内推出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其他国内名牌乳品企业也陆续推出高档配方奶粉。乳品行业专家认为,国内名牌乳品企业的举动将带动众多国产奶粉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的提升。

  有关专家预测,国产奶粉如果能抓住契机,极有可能成为2005年的市场热点,此次以三鹿、伊利、完达山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在高端奶粉市场的“圈地运动”,将是对国内奶粉市场的一次大洗牌,“土洋之争”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

  突破消费者心理是关键

  前些年,洋奶粉受二恶英污染、疯牛病的威胁已屡有发生,后又有多起洋奶粉受毒物污染事件,包括某国际知名奶粉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等,使许多原来坚信“洋奶粉”没有问题的人士产生了动摇。

  “实际上国产奶粉在质量上与洋奶粉质量没什么差别,洋奶粉中所含有的各种高科技含量物质如花生四烯酸(AA)、DHA、核苷酸、β-萝卜素等国内名牌配方奶粉均有添加。奶制品的科含量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是国内的大品牌,完全可以信赖。”一位乳业权威人士说。

  有关专家提醒说,年轻的父母应该理性消费,科学喂养宝宝,婴幼儿奶粉与母乳越接近越好,并不是越贵越好,越‘洋’越好。从某些方面讲,“中国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

  据权威机构分析,近年来,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婴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在50亿元左右。

  市场分析专家认为,以伊利、三鹿、完达山等为代表的国内名牌乳品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此次冲击高端奶粉市场必然对“洋品牌”形成强劲挑战。可以预见,向来不平静的乳制品市场,今年又将爆发一场白热战。然而,鹿死谁手?本土企业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