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业辉
中国目前的车市上,微车价廉却未必物美,但一季度过后,国内汽车业微车产销却热持续升温,汽车厂家投资生产微车的热情也前所未有地高涨:东风联手重庆渝安合作生产微车;上汽收购青岛颐中做微车生产基地;长安与江铃正式结盟扩充实力;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项目正式启动……价格不高、利润偏薄、服务网络难以集约,微车这一不起眼的角色却几
乎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三大集团也不再端架子开始向一些民营靠拢,联手拓市场、找利润。
究竟是市场压力使然还是汽车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亦或汽车集团战略调整的同步表象?对于原来固守这一低端市场的民企是否会形成新的挑战?微车扩张潮背后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诸多悬疑让日趋复杂的车市平添了不少变数。
微车缺阵:东风拉渝安“补课”
“渝安集团将分两期在井口工业园投资10亿元,第一期投资生产发动机,第二期不排除生产微车的可能,但总体要看东风集团及合资公司的安排。”重庆渝安集团办公室主任邹德才对中国经济经济时报记者说。
“制造基在湖北十堰是一种战略安排,转移到重庆的可能性不大。”东风渝安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郑其玉表示东风渝安认定了微车道路,“今年的目标是2万辆,明年5万辆,2008年将达到15万辆。”
三大集团中,东风旗下车型众多,其中东风柳州有乘龙重卡、风行MPV;东风商用车生产客车东风-风圣;神龙汽车旗下又有爱丽舍、富康、赛纳、萨拉毕加索、东风标致307;风神汽车生产新蓝鸟;东风有限生产阳光、天籁;东风悦达起亚有嘉华MPV、千里马;东风本田产东风本田C-RV;东风股份则有东风小霸王、东风多利卡等多种车型。通过车型选择不难看出,其重点在轿车及卡车领域,而微车年产量仅5万多辆,拉上渝安,一可弥补微车生产的不足,二可图谋侵蚀重庆长安的微车市场。
而以弹簧起家以减震器及摩托车为主业的重庆渝安集团,在“川军民企”造车热中,同样企盼能攀上汽车亲,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早在2003年6月,重庆渝安、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就合资组建了东风渝安汽车有限公司,其中,渝安持股50%。
但几经酝酿,才最终选择微车,2005年5月22日,“东风小康”微型客货两用车在武汉上市,整车由东风制造,渝安提供发动机,有5-8座及1.1升-1.3升排量多种发动机供选择,售价为3.5-4.5万元。“东风小康”的上市标志着东风微车意识的觉醒,有业界人士评论说此举意味着三大集团发力微车市场的新起点,此后上汽、长安的一系列动作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长安方面对我们虎视眈眈,恨不得将我们扼杀在襁褓中,他们的一些片区经理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探听我们的虚实,所以新车型研发、具体的车价、下一步战略设想都不便向外透露。”东风渝安一位高层对记者说。
“长安在微车领域确有较大优势,但微车的城乡市场广阔,同时会尽量避免与其正面竞争,所有并不担心长安的压力。”渝安集团公关部经理张志雄说。
东风渝安的人员表示,“东风小康”上市后,经销商签约及客户订购都很踊跃;但也有员工向记者透露,合资公司仍处磨合阶段,订购也以经销商及集团内部为主,显然,要想在长安的后院多分一杯羹,东风渝安尚需历练。
结盟江铃:长安捍盟主宝座
在微车领域,长安集团一直雄霸盟主宝座,其微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30%市场份额。4月底,重庆市《汽车产业法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至2010年重庆市汽车产销量攀升至150万辆,而在《规划》中,长安微车及庆铃轻卡又被定为重点发展的两大拳头产品。
继去年推出长安CM8微型车之后,长安CV9于今年4月在上海亮相,有评论认为长安开始向SUV及中级轿车转型,而与江铃的合作似乎更证实了这一点。5月29日,长安汽车与江铃集团正式组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金为1亿元,双方各出50%,随后长安将以现金江铃将以法人股及部分负债分别增资4.5亿元。
合资公司将包括乘用车及商用车等多个系列车型,其中昌北基地将主要生产陆风X6、陆风X9和新饰界三大系列近20个品种;江铃南昌小蓝工业园新基地将生产乘用车及商用车。再联系此前长安研发CV6、CV7、CV8、CV9-A等城市SUV及中级轿车的消息,长安似乎正在远离微车市场。
“这样判断不准确,去年长安有近90亿元的收入来自长安集团本部,而这其中大部分收入又源自长安铃木奥拓、羚羊、长安之星等微车,微车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其11%的市场份额也是靠微车支撑,SUV及轿车是其拓展车型,短期内长安不可能放手微车市场,而应当是几条腿走路。这也恰恰验证了过去做轿车的现在做微车,做微车的开始做轿车这一趋势——即产品布局都在力求完整,向各个细分市场延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分析说。
在推出长安CM8时,长安集团总裁尹家绪曾提出将“以微车为主”的战略,调整为“微车为本、轿车为主、发展商用”,但显然,长安不可能抛弃“根本”。
“2004年,长安、天汽、昌河、柳微五菱、哈飞前5家企业的微车产销量,占到全行业微车总产销量的99%,在已经形成市场寡头的情况下,谁会拱手退出?今年前4个月,1.0升及以下排量车型销售增长109.3%;而1.0-1.6升排量车型则下降16.5%;1.6-2.0升下降12.06%;2.0-2.5升下降15.35%;2.5-3.0升排量的下降65%。由此可见,小排量车销售长远利好是近期微车扩张热潮的根本原因,长安只会加强不会放松。”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说。
收购颐中携手五菱:
上汽欲后来居上
上汽通用五菱本身就是5大微车企业之一,6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完成对青岛颐中汽车的收购,其产能将从目前的30万辆扩大到45万辆。而就在前一天,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发动机项目在柳州奠基,一期工程2007年完工后,将达到年产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并最终在第三期完工后达到50万台以上的产能。
随着收购颐中及发动机项目的启动,三大集团中上汽集团的微车生产能力有望后来居上。“随着南北两大微车生产基地的成形,上汽在微车生产领域的主导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上汽集团总裁陈虹透露,公司董事会提出了2010年产销70万辆的规划。
2004年,上汽通用五菱产销量均超过23.5万辆,今年1-5月份,产销量就突破了14万辆,其中五菱之光系列1-4月销售同比增长达107%,SPARK微轿同比增长226%,但迅猛发展的同时,产能不足及缺乏自己的发动机项目却成为了瓶颈。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郭吕敏曾表示,SPARK自2004年9月份调价之后,一直供应紧张,今年计划生产3万辆,但受到进口发动机的限制,无法迅速增量。
有分析认为,发动机项目落户柳州,虽然不能迅速“止渴”,但随着其潜力的发挥及颐中改造的完成,微车格局很可能要颠覆长安的霸主地位。
“第二梯队”消费潮萌动
对于微车热的成因,上海通用公关总监李征卉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面向大众的经济车型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上海通用虽然没有直接介入微车领域,但在通用品牌布局中,雪佛兰在凯迪拉克及别克之后居金字塔底端,同样表明面向大众的经济型消费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兼有经济、务实及国际品牌特征的雪佛兰也因此有望成为大众型的主流品牌。”
李征卉认为,除市场潜力的因素外,燃油价格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要求提升等,也是经微车型受关注度上升的原因。
东风渝安等厂家人员及有关专家的分析也证实了她的这一说法。贾新光认为,油价及原材料价格长期趋涨,燃油税出台在即,这些都增加厂家及消费者两方的心理压力;而最关键的原因是“次级”消费的启动——即“第二梯次市场”逐步成型及“第二梯次消费者”群体开始显现。
“一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市场受交通条件制约开始趋于饱和,而内地广大的中小城镇以及城乡结合部等‘次级’市场开始形成,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首先是国内人均购买力偏低,经微车型的受众本来就更广,其次是有钱的主较殷实的家庭有相当部分都已经有车,汽车消费开始向普通收入人群转移,购买力释放也开始向‘第二梯次’人群滑动,综合作用导致经微车型热度上升。”贾分析说。
微车热背后的产能扩张冲动
值得关注的是,微车热兴起的同时,新一轮的产能扩张热也开始显现。5月底,上汽股份对外披露其未来的战略布局,规划总产能超过150万辆,其中上海通用南厂于5月28日正式建成投产,使上海通用总产能达48万辆;而上海大众随着三厂改建工程于年底完工,产能也将达60万辆。
5月27日,长安集团旗下的长安铃木20万辆扩能工程正式投产,这使得长安铃木的产能一举达到35万辆;而随着江铃控股的成立,长安的产能进一步扩充。5月30日,一汽成都轿车项目启动,完工后一汽大众的产能将接近80万辆……
厂家不断扩产是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能过剩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剩是必然的趋势,但现阶段的扩张并不代表厂家都是盲目的。
“上海通用扩产关键是产品布局已经拉开,是多元化品牌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从长远看中国汽车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是基于一种战略的安排和信心。”李征卉说。
“厂家不管是征地还是产能设计一般都有一个预留空间,如果过剩可以通过双班改单班调节,而且战略规划一般早有安排,不能随意更改。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有过剩,实际上真正的交锋并没有到来。”贾新光分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