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2005年世界经济:趋势、影响及对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8:56 商务部网站

  

  从某种意义上讲,刚刚过去的 2004 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颠峰之年。自 2003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后,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快速而广泛的增长态势,不仅增速进一步加快,而且增势好于预期,有望成为近30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最高的一年。据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2004 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将达到 4-5%,比 2003 年高1-1.5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强劲增长之后,加上高油价及一些主要经济体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普遍预计,2005年的世界经济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上年有所减缓。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布的初步预计表明,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比2004 年回落 0.5 到 1 个百分点。尽管 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不可避免,但从长期走势看,4%左右的增幅仍属于较快的增长。

  

  2005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我们在看到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依然有利的情况下,也要关注其所存在的隐忧和不确定性,密切跟踪和分析这些变化或情况对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紧紧抓住并切实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一、推动 2005 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4 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果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2004 年9月底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3%,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日本经济进入稳步的复苏阶段,增长率预计达4.4%,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势进一步稳固,整体增长率预计为22%,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然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其中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可达6.6%,亚洲发展中经济为7.6%,拉丁美洲和非洲分别为 4.6% 和 4.5%,独联体经济为8.0%。2004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2003年下半年出现的经济高速发展势头的延续、主要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善、世界贸易的强劲复苏、国际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美国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股市和房价上扬使财富效应增加等。

  

  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分析,2004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尚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或机构大都看好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前景(见附表)。如无突发事件和意外因素,2005年世界经济将维持增长的态势。促进 2005年世界经济继续增长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受周期性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态势将延续下去。

  

  此轮世界经济恢复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美国经济以及东亚和南亚经济的持续迅速扩展。一方面,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增加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推动;另一方面,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不仅进口增加,而且出口增长率也达到两位数,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区域的经济产生了有力的影响。

  

  从目前形势看,美国经济已进入自主增长阶段,个人消费开支、企业非住宅投资、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好的增长,政府的减税政策和低利率将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较强的刺激作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油价美元贬值,财政赤字及经常项目逆差等因素还没有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威胁。预计200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调,IMF预测,将从 2004 年的 3.6%下调到2.9%,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近年来,亚洲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内和国外需求扩大,区域内经济贸易合作更加紧密,国内外投资不断增加等。专家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末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经济正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期。展望2005年,亚洲经济增速可能略低于上年仍将强劲增长,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04年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在7.2%,创七年来高点,受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放缓影响,2005年则维持在6.3%,各国经济增速不会显著放慢。出口、国内需求和投资仍将是拉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亚洲依然也将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 世界贸易将维持扩张,增长势头仍属较强。

  

  2003 年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 年则强劲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最新预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赂升,2004 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达到 8.5%,远超过 2003 年4.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对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连续增长,增长率大都超过或接近两位数,带动了投资和消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对本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显著。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04年亚洲出口增长率将为18%。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更是推动了非洲产油国的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长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也为拉美国家提供了足够的贸易机会。

  

  受世界经济增速放慢的影响,加上石油和其他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会抑制生产和贸易的增长,预计 2005年世界贸易增幅将比上年回落1.5-2 个百分点,放慢后的增长速度也还是相当不错的,与在 20 世纪 90年代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大体一致。总体上看,2005年国际商品市场需求仍呈增加趋势,市场价格可能逐渐趋稳或出现一定回升。据 IMF的预测,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量将从 2004 年的7.8% 下降到 2005 年的 6.1%,进口贸易量 从 8.2% 下降到5.9%;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量从 2004 年的11% 略微下降到 2005 年的 10.7%,进口贸易量从 13.8% 下降到12.3%。

  

  3. 国际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将带动世界经济继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和服务业的增长,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经历3年的下滑后,2004年从低谷回升,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2004年上半年,作为推动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主要动力的全球跨国并购交易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投资来源国和投资对象国的经济增长加速、跨国公司盈利改善、股票价格普遍上扬等诸多迹象显示,2004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其中流入亚太地区以及中东欧的外国直接投资将明显增加。

  

  联合国贸发会议 2004 年 4 月进行的关于跨国公司未来战略的调查显示,3/4 的跨国公司都认为2005年以至今后几年内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将会增加,但投资复苏的程度在地区和行业间存在着差异,各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目前情况看,与1999-2000 年曾出现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高峰相比,自2004年开始的外国直接投资所出现的恢复性增长仍逊色,但是促进全球投资复苏的经济因素已经远超过消极因素。重要的是,经济的强劲增长为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创造了宽松的局面,使跨国公司的投资信心得到恢复和增强。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也将为国际投资的生成和转移提供了动力和条件。附表:主要国际组织对2003-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单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年 2004年 2005年2003年 2004年2005年 2003年 2004年世界 3.9 5.0 4.3 2.7 4.0 3.2 2.6 3.8发达国家2.1 3.6 2.92.0 3.5 2.6 2.0 3.2发展中国家 6.1 6.6 5.9 5.2 6.1 5.4 4.55.8转轨经济 - - - -- - 5.9 5.94. 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的较宽松的经济政策将继续刺激经济的增长。

  

  在前几年经济低迷时期,为刺激经济增长,走出通货紧缩,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日本则是零利率和短期资金充分供给政策。在全球经济增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全球货币政策总体上有趋紧的趋势。自2004年 6 月以来,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连续 5 次以 25 个基点的速度提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 从1.0% 这个四十六年来的历史低点已上调到2.25%。分析人士和投资机构普遍预计,2005年美联储加息步伐还将保持,直至达到将利率调升至“中性”水平的目标(既不过度刺激经济增长,也不对经济产生阻碍作用)。欧元区目前的主导利率维持在2%。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利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虽有上升,仍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仍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另外,美国布什总统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核心仍是减税。他多次强调要将过去四年中推出的减税措施永久化,这将使今后十年的减税额再增加近万亿美元。

  

  5. 区域经贸协定或双边经贸安排日趋活跃和加强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WTO 成立后启动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议程”自2002年初拉开序幕以来,由于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加上各方利益错综复杂,谈判虽有一定进展,但非常缓慢并时常陷入停滞的僵局。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加快地区经济合作的步伐,纷纷以区域发展和双边合作为依托,力求实现市场、资本、技术的优化配置,谋求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比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非洲联盟的经济发展也迈出新步伐。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区域内的贸易迅速增加,投资更加活跃,这一切将极大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使得这些贸易协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明朗性。另外,区域贸易协定成员的重叠形成了交错复杂的局面,对现有区域贸易协定的成员关系进行整合的压力逐步扩大,也可能导致一体化进程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区域经济合作仍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变化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我们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或不确定因素,它们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使经济运行可能会出现波动。从目前情况看,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高油价、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慢及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

  

  1. 未来一个时期内,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将继续存在。

  

  2004 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量大幅增加,加上投机炒作、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削减原油产量、一些石油生产国政局动荡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并持续保持高位,使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到10月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曾突破每桶55美元。高油价虽然尚未使世界经济偏离快速复苏的轨道,但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进入11月份后,油价又开始明显回落。12 月 10 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降至 5 个月来的最低点,收于每桶 40.71 美元。

  

  目前,国际油价仍是制约 2005 年世界经济的头号不利因素,其走势不明朗并具有不确定性。在 2004年 12 月10日召开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保持该组织目前 2700 万桶的原油日产限额不变,同时从 2005 年 1 月1日起将原油实际日产量减少 100万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油价进一步走低,以维护产油国的利益。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05年世界原油平均价将从2004 年的每桶 39美元降至36美元。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将减弱对原油的需求,国际油价有望逐步走低,但鉴于全球石油供求关系的脆弱性,不能期望油价在近期内会出现大幅回落,也不能排除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可能性。

  

  2. 国际汇率波动风险加大,美元走势仍将成为不可预知因素。

  

  在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上升,价格变动规律难以驾御。2004年,美元贬值有所延续,但在不同程度也出现反弹,到年底时美元对欧元汇价则连创新低,一度升至1 比1.30的历史最高水平,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也屡屡下跌。2005年,美国不断增加的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使得美元所遭受的贬值压力增大,可能使美元汇率面临更多动荡的风险,这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又一大不确定因素。美元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外国投资从美国转向其他投资市场,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推升国内通货膨胀,加快利率上升速度。从近期看,美元持续贬值对美国经济是利大于弊。而欧元大幅升值,将削弱欧元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得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逐渐失去力度。欧盟委员会在最新发表的经济预测报告中考虑到出口因欧元升值而下滑的情况,已调低了对200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

  

  3. 主要工业国都面临着财政赤字庞大的问题。

  

  目前,世界经济中的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财政赤字问题。由于减税导致收入减少和对伊战争导致开支急剧增加,2004年财政年度美国的财政赤字创下了413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据估测,2004 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将超过 6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美国两大赤字的存在可能威胁着国际外汇市场的正常运行。经济总量占欧盟 15 国 3/4 的 6个国家(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希腊) 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或即将超过欧盟规定的3%的上限,其中法国和德国的财政赤字比例已连续 3 年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占 GDP 3% 的标准。目前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高达 7.7%。众多主要国家出现财政困难,可能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依然存在,贸易摩擦还将起起落落。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着许多贸易壁垒,特别是在传统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或约束的同时,形形色色的新的、更为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产生,大大小小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出现。各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降温,主要经济集团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的加剧,可能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一些发达国家迫于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正经常不断地使用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以货币贬值、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等为武器保护国内市场,迫使别国就范或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口。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不断加强,以发展为中心探讨贸易政策的呼声日益影响多边贸易体制的走向。随着2005年 1 月 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一体化,各国在该领域的摩擦将进一步加剧,针对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限制性措施可能随之增加。

  

  三、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发挥了更加重要的影响,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0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中称,中国已是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之一。因此,2005年世界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情况也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需适时采取应对和防范,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对于谋求持续发展的我国经济而言,2005年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形势总体形势继续向好,仍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我国调整自身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企业“走出去”、引进高技术外资等,都将形成有利的条件和气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际商品市场的发展可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的商机。国际贸易继续扩张仍可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些新迹象,即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非核心技术的研发环节、服务业的外包等产业链环节转移还在进行,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尚存,我国还将成为吸引全球性产业转移的重要投资地。

  

  但另一方面,要对国际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引起警觉。首先,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并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也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摩擦的主角,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措施趋于频繁化,对我国扩大出口的威胁再度加大。其次,2005年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担心今后世界纺织品市场会被我国产品所垄断,国际上针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的措施将会增加,值得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加强警惕与防范。第三,全球对跨国直接投资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放宽投资准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引资竞争空前加剧。第四,还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因素”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各种言论也在威胁或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五,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仍给世界经济带来困扰,其影响也难以估量,如何加强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合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四、

  

  针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的对策选择

  

  

  2005年,我国将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政策走向要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关税水平进一步下调,重点行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2005年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上将有适度回落,初步预计GDP增幅约为8.5%。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外贸进出口的增速也会有一定程度回调,但仍将保持一定规模,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可以说,2005年的国内外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体制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冷静观察,把握方向,认真分析,积极应对,力争充分利用好国际的积极因素,把可能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才能让对外贸易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增长,更多地获取贸易利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战略规划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对外贸易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妥善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追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分享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要推动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大力促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出口新增长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增加值。要改善进口调控,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将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与促进外贸竞争力提高结合起来。

  

  第四,抓住用好新一轮过产业转移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大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

  

  第五,以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为突破点,创造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双重效应,但贸易转移的效应更加明显。对于区域外国家而言,将会受到不利的贸易待遇,出口市场份额将受到侵蚀。我们要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依托周边,布局全球,积极稳妥推进区域和多双边经贸合作,逐步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优惠贸易安排和自由贸易协定等层次不同、地域广泛的区域经贸合作体系,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拓展对外经济发展的空间。

  

  第六,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强进出口预警监测,采取对外交涉和内部协调并举,提高应对工作水平。贸易摩擦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贸易摩擦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应该用平常心看待。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把应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化解贸易摩擦。要建立健全国内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强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企业要在生产环节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在出口环节积极实施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要善于运用贸易救济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政府要切实加强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对我国企业应诉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双边磋商处理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依法开展进口贸易救济调查,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作者:陆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国际经济合作》 2005年 第1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