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天字一号”股票老账户在何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8:5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管伟 实习记者 伍传暄【金陵晚报报道】编者的话:本报于近期推出的“寻访中国股市首批红马甲”系列报道在南京股民、券商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寻访的过程中,许多“老股民”为本报提供了大量线索,而他们本人的炒股经历也是惊心动魄,最终触发了本报推出姊妹篇“寻访南京首批股民”的念头。1992年6月,南京有了第一家证券公司,大浪淘沙,这个市场中最初的一批试水者身在何方?通过几天来的寻访,记者采访多位南京首批股民,为读者勾勒出了13年前南京证券市场的大致轮廓。对于南京的第一家证券公
司,至今还是有着颇多的争议,在记者寻访的过程中,有老股民向记者报料说,他就是当年位于中山东路人民银行的大楼里、南京证券的“天字一号”老股民,如今他已经退隐股市多年了。而一位在证券公司上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万国证券公司是当年最早开张的。当年,在南京万国证券,他可是出尽了风头。

  两张委托单=20斤大米

  “那段时光对于我的人生来说,绝对是值得回忆的。”股民老孙说,“那时候我的资金账户上有36万元,而家里的伙食却让人不相信,我们夫妻俩每天的伙食标准不超过10块钱。”那时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百多块钱。当时,买股票还要花费5块钱买委托单,卖股票时还要花5块钱买委托单,而那时候的10元钱刚好是20斤大米的价格。“我记得我最多的一天花了120块钱买委托单,每天赚的钱是现在都不敢想像的。”老孙说。

  香烟:一根改为一条

  回忆起那个火红年代,曾经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朱仍是一脸的甜蜜,小朱说,那时交易都是靠手工报单,股民填好单子后,我们就把交易内容输入电脑,再传给上海交易所的红马甲,然后输入上海交易所的电脑内并成交。“由于每天成交的单子很多,所以动作一定要快,当时还不设涨跌幅限制,而且还是T+0交易,所以,对于股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了让我们早点报到他们的单子,有的股民就给我们扔烟,才开始的时候,股民都是一根一根地扔,到了后来,所有股民都摸着门道的时候,有的股民就一包一包地扔,再到后来,有的股民就一条一条地扔了。”小朱回忆道。那时,小朱一个月可以拿600多元的“高薪”。“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我一个人先去福昌饭店大吃了一顿,然后到当时最火爆的酒吧‘中山乐园’狂欢了一夜。”小朱说。

  委托单一天就是5000元

  “那时候证券公司的效益真好,光委托单一项,我们证券公司每天的收益就有2万块钱。”某证券公司老总对记者说。“那时候每个前台最多的一天能打1000张单子,也就是说,一个前台一天能有5000元的收益。而我们证券公司那时候有4个前台,也就是说,每天2万元,一个月就有60万的进账。一般营业部都是拿它作公司的‘小金库’,分给员工。”这位证券公司老总对记者说。当初证券公司的员工几乎天天“无缘无故”地发钱,其中有一大笔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委托单的价格也从3块钱降到了2块钱,再到一块钱,到了1998年左右,委托单就完全免费了。(编辑 草非)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