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净化市场:监管部门应比媒体更主动(热点观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2:2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近日,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黑幕被有关媒体曝光,这个头顶着“驰名商标”、“最受尊敬企业”等诸多光环的公司立即成为社会公众的众矢之的。

  除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外,消费者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光明牛奶的抗议,大部分地区光明牛奶的销量剧减,根据新浪网的在线调查,有八成左右的网民表示无意购买光明产品。不仅如此,光明乳业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也遭到抛弃。

  但是,在净化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过程中,难道相应市场监管部门只有在媒体曝光的情况下进行亡羊补牢吗?

  在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始终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厂商对生产工艺、加工流程、卫生条件等了如指掌,但这一切对于买方来说却是个“黑匣子”,买方处于信息劣势。

  而单个消费者由于成本过高无从对产品实施检验鉴定,就只能依靠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包装、外观来推测产品质量。企业具有利用与消费者之间的不对称信息牟利的动机和条件,利润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消费者的委托部门,通过制定标准、发布法律、检测产品等措施对卖方的生产行为进行约束,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促使潜在可能的交易转化成现实。因此监管部门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约束企业趋利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充分地履行“代理”监督职能,甚至政策向卖方倾斜,就会引发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恐慌造成的信用危机,从而使市场环境恶化、市场交易量萎缩。

  媒体的信息生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媒体深入企业内部,通过他们的摄像头和笔杆,将“黑匣子”打开,公布于众。

  媒体的新闻报道着实为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但监管部门才是维持市场秩序的主体,只有监管部门向买方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时,市场环境才能净化,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15日 第三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