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记者观察:平价眼镜引发眼镜业渠道裂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9:5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董月梅几个月前,广州直通车眼镜店横空出世,立刻在沉寂的眼镜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几个月后,广州直通车眼镜店越做越火,它所倡导的低租金、低人工、高效率、大批量的平价营销理念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广州已有近20家平价眼镜店了。正所谓营销无定式,平价眼镜店的出现,让眼镜业的销售业态发生分化,让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广州眼镜商会与广州直通车眼镜店轰轰烈烈的官司平静下去了,直通车继续前行。继广州首家平价眼镜店广州直通车眼镜有限公司面世后,在北京路、上下九等繁华路段,平价眼镜店相继出
现。据了解,半年之间,广州已有近20家平价眼镜店,甚至上海、烟台、福州也都出现了平价眼镜店。一股眼镜平价风正在全国刮起。直通车所倡导的营销理念意义如何不言自明。不可否认,直通车有“炒作”的嫌疑,但它所反映的眼镜营销理念的确值得业内反思。

  传统销售业态走上死胡同

  出厂价8元的加膜玻璃镜片,市场上可以卖到200元以上;出厂价30元的高镍合金镜架,市场卖价可以要500元;现在全国眼镜店多数都在亏本经营,关门倒闭的不计其数。这是多么不可理喻的矛盾。眼镜的利润流到哪去了?人们不能不这样发问。眼镜生产和销售的过程就像一把大茶壶,巨大的产能和产量受制于销售渠道的瓶颈。“现行眼镜的销售渠道几乎是死定了。”平价眼镜的始作俑者“眼镜直通车”总经理司徒尚炎辟口就这样说,也一语道破了眼镜业的死穴。他解释说,人们以为卖眼镜是暴利的,这是人们认识的一个误区。实际眼镜店的利润并不高,虽然它的毛利很高。一切问题都出在渠道上。以广州市中心商业地段北京路的眼镜店为例,面积以60平方米计,光铺租每月就要15万元至20万元,每天仅铺租费用就在6000元至7000元之间,而品牌眼镜店每天都只能卖20副眼镜,每副眼镜分摊铺面租金约300元。因为地处旺铺,房租太贵,为了拉低成本,只有走高档路线,精致装修,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贵宾服务。这注定它只能为很少的人提供服务,销量自然上不来;眼镜店的销售人员要学会从验光、试镜等全程服务,一个合格的员工需要一年培养,人员成本也很高;由于房租高,店铺一般面积都不大,它所能容纳的眼镜数量有限,不能走批量路线,眼镜进货价自然也下不来。而眼镜行业的特殊性也成就了眼镜销售的高价位。眼镜业亦医亦商,信息高度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眼镜的价值,又急切期待它的矫正作用,往往只能以价格来判断眼镜价值,在能承受的范围内选择更高价格的产品。这使眼镜销售商能轻易地把眼镜打上昂贵的标签。这个行业的另一个状况是,国内眼镜品牌多而杂,上万个品牌之中几乎没有一个是叫得响的,各家眼镜店都在经营不同的品牌,不具备直接比较的可能性,就算降价也难以显出竞争优势。

  平价眼镜店引发销售渠道裂变

  2005年1月25日,广州市中山四路与北京路交界处一临街低层楼房,一条狭小的楼梯直达“眼镜直通车”超市,它占据了二至五楼的四个楼层。眼镜店门面狭小,需要沿仅容一人的过道爬几十级陡峭的楼梯方能到达。在那里,顾客们自由试戴摆放在一排排开放货柜上的眼镜架。虽然不起眼,但是它成功了。直通车成功了,立刻在沉寂的眼镜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在眼镜直通车里,同样品牌的价格只有同行的一半左右,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火,一天能卖出三四百副眼镜。这对周边同行造成很大压力。北京路上,就在离“直通车”不足50米的地方,另外几家眼镜店营业额大幅缩减。因此,直通车成为行业公敌。眼镜直通车开业不到一周,2月1日,广州眼镜商会向全体零售商和批发商发出抵制“眼镜直通车”的公开信,紧接着有眼镜供货商纷纷赶到超市交涉要收货。虽然直通车状告广州眼镜商会的官司以索赔1元败诉,但平价眼镜店虽败尤荣。5月1日,眼镜直通车又开进了广州市另一商业旺地———上下九。就在与下九路相隔不远的人民路上,与“直通车”几乎同时开业的还有一家“眼镜100”超市,它宣称“180元封顶”。记者在“眼镜100”看到镜架价格多在40元至120元之间,镜片均为60元。据了解,现在全国多个地方也出现了平价眼镜店。据眼镜直通车总经理司徒尚炎介绍,眼镜直通车的月租只有那些豪华装修的眼镜店的1/60到1/100。这对于“三分眼镜、七分费用”的眼镜零售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通车不仅是在房租金上节省开支,而是全方位压缩成本。在人才培养上,一改传统眼镜店一对一服务全包到底的做法,把人才分成12类,看店的、接等顾客的、验光的、测视力的,等等。工资拉开档次,比如专业验光师工资就高些,看店的工资就低些,因此平均人工成本就降下来。而且每个人只负责一个工作流程,效率也提高很多。也由于销量大,拿货也是大批量的,因此批发价格也就降低了不少。同在五一期间,位于天河城5楼的“东方眼镜”尊贵店装修更加豪华:以皮料、石头与一种叫尼斯湖树根的花纹别致的木材为原料,当中端放着一面中国大鼓。这里镜架定价多为数千元,采用国际先进的“6米验光”专业技术。正所谓营销无定式,平价眼镜店的出现,让眼镜业的销售业态发生分化,让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

  让眼镜时尚化

  中国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全球眼镜加工厂,深圳横岗镇出产的眼镜就已占有欧洲市场70%的份额。而中国眼镜产量以17.5%的增幅连续5年高速发展,生产明显过剩。目前,中国每年销售约8000万副眼镜,产量则是这个数字的3倍以上,尽管其中有一半左右出口,释放到国内市场的眼镜仍然供过于求。按广东眼镜商会会长莫广松的说法,即使全省1000多家眼镜厂全部停产,光批发商手中的存货就足够供应整个广东市场5年。这么巨大的产量如何销售出去?司徒尚炎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看法:“什么商品如果只是功能性的,那销量绝对大不了。如果眼镜人们就是用它来看东西的,可能五六年才配一副眼镜,中国的眼镜店都要倒闭了。”因此他提出了眼镜时尚化的概念。这是一个时尚当道的时代。手机、首饰、钟表,任何人们配在身上的东西都可以在人们追求美的前提下时尚化。司徒尚炎说,眼镜是人们戴在脸上的东西,对人的整体容貌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有多少套衣服,有多少款背包?为什么不能有几个眼镜呢?人们穿不同的衣服配不同的眼镜,不同的季节戴不同的眼镜。手机时尚化成功带旺销量让他看到了时尚化的强大魄力,司徒尚炎声称:“手机尚且如此,眼镜更应如此”。眼镜时尚化的前提是价格得降下来。上千元一副眼镜,在中国的消费能力,当然上不来量了。现在在香港,一些人对眼镜的消费观已经开始时尚化了,人们的收入能承担得起几百元的眼镜几个月换一副。眼下,司徒尚炎又向眼镜业引入现代新兴商业业态———连锁超市,计划将自己的眼镜店打造成为眼镜业的大型连锁超市,现在直通车已经有一部分眼镜直接从生产厂家拿货。“只要超市做大销量,厂家自然找上门来,”司徒尚炎说,“到那时,不说终端为王,至少会有几分话语权吧。”(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