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信用等级决定所享服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20:16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本报昨天报道了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开始在我省各主要商业银行正式运行的消息,从7月1日起,在银行贷款不还或者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客户将被记录在全国联网的“黑名单”数据库中,不良记录将陪伴其终生,成为这些不良记录者将来继续向商业银行贷款的依据和障碍。

  消息见报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读者纷纷来电咨询,比如说今后个人信用信
息将包括哪些内容?对于一不小心进了银行不良记录的客户,银行将采取哪些措施?一旦自己的信用资料被银行共享,自己的隐私权是否会因此受到侵犯?本报就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的专家。贷款就会有

  信用档案作为今后银行进行信贷管理以及其参与社会活动的信用评价主要指标之一。

  据了解,个人“信用档案”里主要设置三类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具体说,一是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另外,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完善,还将采集个人支付电话、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八成个贷将“入库”案”,我省将力争使每一个有固定收入的居民都能在该系统中拥有“信用档案”。

  由于此次联网的征信系统不对农村信用社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开通,并非所有的银行系统客户全部进入数据库。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征信系统启用之后,全省80%%左右的个人消费贷款的信息都将在该数据库中记录在案,并与全国银行系统实行联网。信用度划分几个等级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征信系统将对我省助学贷款中不良行为的遏制最为明显。7月1日起,如果再有大学毕业生不还助学贷款,他的行为将被写入其个人信用档案,其载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信用档案将作为其今后就业和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透露,今后的“信用档案”将划分多个信用等级,银行将根据不同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服务等级。比如说,信用等级将按照“良好”、“比较良好”、“一般”、“较差”、“差”等标准来划分。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即对银行贷款能如期足额结清,这些客户将作为贵宾客户享受银行优质服务,银行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可以给予这些客户非常优惠的贷款利率,贷款时也无须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抵押。

  客户如果一不小心忘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将贷款及时还上,但是能在银行规定的逾期范围内及时补上贷款,就很可能被银行打入到“比较良好”的序列,这些客户所享受到的银行服务也将相应地打折。要是这种现象连续出现数次,则其信用额度还会相应降低,对这些客户将实行限制或者控制贷款。

  但如果银行调查发现,贷款客户有逃贷或者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在实行跟踪催收的同时,还将通过有关法规起诉该贷款人,然后将其打入“黑名单”。银行界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客户打入“黑名单”的。技术条件已成熟的条件已经具备。

  去年12月15日,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就已经开始试运行,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等7城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联网查询。据了解,目前我省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今后还将从公安、社会保障、公积金管理等部门采集。省内各主要商业银行昨天向记者表示,目前银行启用征信系统的技术层面的条件已经具备,所有在银行办理过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业务的客户,银行都留有详细的信用记录。

  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较广,比如今年3月17日房贷新政中规定,银行对市民购买的第二套住房实行较高利率。在实践中,第二套住房的界定成为落实该政策的关键。如果征信系统启动,并实行全国联网,就会为界定第二套住房提供了重要依据。银行只要登陆数据库一查询,就可以判断申请住房贷款者是否是第二套住房。不用担心隐私外泄不过,众多银行客户所担心的是,一旦个人征信体系启用后,每个人的信用资料被各大银行所共享,自己的个人资料不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了?从而影响到自己的隐私权问题。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的专家解释说,银行应该会对客户的隐私权问题负责的。按照央行不久前发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除贷后风险管理需要之外,金融机构查询个人信用状况时,应当获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金融机构管理员用户不得直接查询个人信用信息;金融机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商业银行和个人之间的借贷信息,只向个人的借款银行和其本人提供,不对社会公开,而银行也需要得到个人的同意才能够查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此立法。

  记者发现,除了得到一份客户本人的专门授权书外,银行方面还有另一种方式征得客户同意查看其信用记录,即在给贷款人的贷款合同中就已经加进授权银行查看信用记录的条款,贷款客户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就意味着同意银行查看其个人“信用档案”。

  有关专家预测说,随着我省未来征信法规的完善和征信市场的发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将依法对合格征信机构的合法用途进行开放,最终目标是成为居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