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西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发展潜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7: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广西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发展潜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把发展工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工业兴桂”的发展战略。在中央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本课题在全面分析广西工业近年来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2000年以来广西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
潜力,并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

    一、广西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广西以加快工业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抓好企业改革、技术改造和安全生产,使广西工业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2002年开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2001-2003年工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10.9%和14.6%,2004年达到17%,创近十年来最快。从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看,2001年是个转折点,2003年达到19.8%,2004年达到22.8%,增长速度也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高。

    工业的加快发展,使工业化率进一步提升。工业化率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4年的1.2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0.2%,上升到2004年的31.5%;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01年的29.5%,提高到2004年的44.7%,平均每年提高5.1个百分点。2003-2004年广西工业增长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44,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1.01、0.51;工业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分别比第一、三产业高33.7和7.8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第一、第三产业大,已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

    (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广西工业发展始终抓住结构调整这根主线,促进了工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出现了重工业比重上升、非公有制工业比重提高和重点工业行业集中度增强的好形势。

    1、重工业比重逐步上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广西轻、重工业比重相互转换,轻工业比重持续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003年广西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5.9:54.1,与2000年相比,重工业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6.2%,比2000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8%中,重工业贡献了17.5个百分点。可见,重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广西工业发展的主力。

    2、非公有制工业比重逐年提高。近几年来,广西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股份制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41.1%、18.0%,比2000年提高了11.5和15.6个百分点。2004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3%,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5.2%,上升到2004年的62.1%,平均每年上升4.2个百分点;2001-2004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7.4%,而公有制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只有1.6%,前者高于后者1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资产总计、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41.0%、45.7%、51.0%,上升到2003年的55.3%、66.1%、60.1%,分别提升了14.3、20.4和9.1个百分点。可见,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工业已逐步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主力。

    3、优势支柱产业贡献明显。通过大力开发优势资源,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使资金、技术逐步向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集中,制糖、电力、有色、黑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卷烟工业等9个行业得到发展壮大。2004年,上述9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增加值425.64亿元,增长23.5%,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7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1.5%,分别比2000年提高6.4、11.7和10.4个百分点;累计资产达到1726.69亿元,占全区总计的69%;实现利税206.06亿元,占全区的81.9%,所占比重分别比2000年提高7.2和20.1个百分点。2003年资产超过50亿元的行业,累计资产达到1785.96亿元,占全区总计的81.5%;实现利税133.91亿元,占全区的77.2%,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4、强优企业带动作用大。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广西大中型企业中涌现了一批贡献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04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9家,比2000年增加8家。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亿元的有广西电网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2家,产品销售收入50-100亿元的有3家;30-50亿元的有4家。这9家企业实现利润42.21亿元,比上年增长63.4%,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38.4%。

    (三)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从1997年开始,广西开展了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攻坚战,到2000年,广西国有企业整体摆脱亏损,规模以上工业盈利额与亏损额相抵后总体实现利润35.94亿元,亏损面为40.4%,此后连续五年,工业经济效益逐年好转。到2004年实现利润122亿元,创历史最高,亏损面为33.5%,比2000年下降6.9个百分点。综合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51%,比2000年提高50.1个百分点。

    (四)工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近几年来,广西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力度,2004年完成工业投资4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增速创近10年来最高;2001-2004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4.5%,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11.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2.3%,比2000年提高6.8个百分点。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得到进一步调整,更加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2004年工业的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001-2004年年均增长39.9%,比工业投资增幅高15.4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6.3%,比2000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力度加大,使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广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广西工业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与全国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后,制约因素增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小,位次呈下降趋势。2000、2003年广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份额分别为:0.8%、1.5%。总量在全国的位次:2000年排19位,2003年降至22位。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24位,比2000年下降2位。二是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0%左右徘徊,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2000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3%,分别比广东、福建低14.2、6.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处在同一起跑线的相邻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工业实力迅速壮大,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迅速增加。2003年广东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7.3%,福建提高到41.1%,广西分别比广东、福建低17.6和11.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慢。2000年广西工业增长速度为9%,比全国低0.9个百分点,在全国排26位;2003年增长14.6%,在全国排第1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国排位有上升的趋势,但仍在偏后的位置。2000年排第28位,2002-2004年分别排22、20和16位。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的资产、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占全国的比重小,位次下降。2003年广西工业企业拥有资产2031.75亿元,占全国总资产的1.4%,比2000年略有下降;实现销售收入1160.41亿元,占1.1%,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22.76亿元,占1.0%,下降0.4个百分点。五是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根据国际经验,衡量工业化的实现有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5%以下(2003年广西占23.8%,以下同);二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0%以下(广西占59.8%);三是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广西占29.1%),可见,广西工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从农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的对比看,2000年为1:1.15,2002年为1:1.17,2003年为1:1.29。广东2003年为1:5.12,福建为1:3.10。广西工业化率相当于广东22.5%,福建的37.1%。

    (二)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工业投资不足。虽然近几年广西对工业投资力度有所加大,比重有所上升,但仍然存在着工业投资总量少,比重低,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虽然“九五”时期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比“八五”增长了31.1%,但仍低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2.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八五”累计为39.6%,“九五”累计为24.3%,下降了15.3个百分点。“十五”头三年比重也只有26.3%。工业投资不足,使工业生产增长乏力。

    二是工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八五”时期,广西工业累计基本建设投资195.48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79.69亿元,两者基本相当。其中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到电力工业和有色黑色金属工业分别占31.6%和26.4%,其他各业只占42%。特别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就更少,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分别只有0.7%、0.3%和0.1%。

    “九五”时期累计基本建设投资330.08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87.69亿元,基建投资占63.8%,更新改造投资占36.2%,出现了重基建投资,轻更新改造投资的现象。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中电力工业投资超过一半,达到52.9%,而其他行业只占47.1%,并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有色黑色金属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下降最大,降至4.0%。

    “十五”头三年,累计工业基本建设投资318.8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19.77亿元,基建投资占59.2%,更新改造投资占40.8%,更改投资比重有所上升。国有工业行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比重高达73.1%,其他行业只占26.9%。国有基本建设投资中其他行业比重不高,企业规模得不到扩大,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既不利于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错过了调整产业结构的良机。

    此外,大力投资电力建设,确实使广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摆脱能源短缺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其中对火电与水电的投资却不尽合理。如号称水电富矿的广西,1998年发电总量中,水电比重占60%,火电占40%;而到了2004年,水电比重下降到32.5%,火电则上升到67.5%。火电投资过多,但煤炭区内供给能力有限,发展将受到制约。

    2、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广西工业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但资源开发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链条短,中下游产品少,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更少。目前起支柱作用的有制糖工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制造业)、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九大产业。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工业的产业链可延伸到多个产业以外,其他七个行业均是产业链条相对较短,或者说,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深加工增值能力低,效益差。以制糖工业为例,自1993年以来,广西机制糖产量一直处在全国第1的位置,但由于蔗糖的综合利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食品工业始终摆脱不了只卖初级产品原糖的被动局面。2003年在食品工业(包括加工、制造)中,季节性生产的制糖业增加值占66.4%。其他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只有27.1%、6.5%,对食糖和蔗渣以及废液等的转化增值能力弱,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换一句话讲,广西的食品工业品牌少,全国知名品牌基本没有。

    3、结构不合理。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广西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比公有制经济发展快,但总的规模偏小。2003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非国有及控股和集体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39.6%,比全国低16.2个百分点,比广东、福建、浙江分别低38.1、34.2和41.9个百分点。表明广西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发达省份。从资本构成看,国家资本比重过高,非国有资本比重小。2003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实收资本中,广西国家资本高达5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7个百分点,比浙江、福建、广东分别高44.6、37.9、42.5个百分点。相反,广西的外商及港澳台商资本、其他资本分别占15.6%、27.5%,分别比全国低7.5、18.2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比重偏低。2003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比重为35.5%,分别比浙江、福建、广东低16.3、10.9和10.6个百分点,轻工业通常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这与广西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重工业中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采掘业、原料工业所占的比重偏高,而加工工业的比重过低。2000年,广西采掘业、原料工业的比重高达58.3%,而广东和福建两省分别为19.8%和40.6%;劳动密集型工业所占的比重偏低,而资金密集型工业偏高,这与广西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相适应。2000年,广西劳动密集型工业所占比重为37.5%,比全国低9.5个百分点;而资金密集型工业占38.7%,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比重低,传统产业比重高。2002年广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5.58亿元,仅为广东省的2.4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比广东低16.8个百分点。三是大型企业规模小、数量少。2003年,广西产值超过30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9家,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61.9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0.64亿元。广东产值超过30亿元的达到60家,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99.2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5.92亿元。广西企业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只有广东省的62.4%、29.6%。2003年,广西处于前6位的行业利税总计为122.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70.6%;广东为999.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71.7%。前6位行业实现的利税总额中,广西所占的比重比广东低1.1个百分点,但绝对量仅是广东的12.3%。

    4、工业科技落后、能耗高。广西工业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偏低。“九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5%,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2%,远低于发达地区。生产过程的能耗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约占成本的65%,每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比发达省市高出40%以上,企业关键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只有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2%。

    5、优秀企业人才不足。广西优秀企业人才不足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高级管理人才不多,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专家型人才实在太少;二是缺乏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人才。当前IT产业、生物科学、新材料等行业技术含量高,有潜在的大市场,而广西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人才甚少;三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缺乏。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加上企业人才外流较多,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开发能力薄弱。

    6、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下出现的制约因素。2004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后,使广西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制约因素。

    一是煤油供应比较紧张,电力行业经营压力较大。广西煤、油向来对外依存度高,煤炭的自给率只有15%左右,油的自给率只有6%左右。煤炭尤其是电煤比较紧缺,大多数火电厂电煤库存长期处于警戒线以下,预计2005年全区煤炭消耗量3800万吨左右,其中电煤消耗量达到1100万吨,需从外购进煤炭3150万吨,占煤炭需要量的83%。电力方面,2003年全区用电缺口15亿千瓦时,2004年缺电量30亿千瓦时,预计2005年缺电量55亿千瓦时。当前,煤和油的供应依然比较紧张,电力行业经营压力较大,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增加了对煤油电产品的需求,必将导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资金供应明显趋紧,“融资难”矛盾加剧。2004年,在宏观调控和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的大环境下,工业企业信贷资金供应明显趋紧。12月末,全区工业短期贷款余额为327.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增长速度比2003年12月末回落5.6个百分点。企业资金紧缺,与国家出台若干收紧银根的政策有关,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均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融资难”现象亦有所加剧。此外,随着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利润空间明显缩小,也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营运和周转。

    三是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日趋突出。国家从规范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投资的调控力度,并全面冻结了半年项目用地,致使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日趋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项目建设。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以及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将带来一定影响。

    三、加快广西工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广西经济明显地表现为工业领先增长的特征,工业在GDP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广西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将会延续这种好的势头。新增生产能力将为加快工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投资需求继续加大、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将会拉动工业品销售旺盛。制糖、汽车、冶金、电力、化工、医药、水泥、卷烟等支柱产业增势不减,将有力地推动全区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一)支柱产品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八五”以来,广西为加快发展特色工业经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达到2230.42亿元,重点发展有优势、有基础、有竞争力的以蔗糖加工业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以铝和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汽车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造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和电力工业。到2003年底,已形成的主要支柱产品生产能力:机制糖548万吨;汽车24.28万辆;广西境内电厂总装机容量772万千瓦时(其中水电453万千瓦时);水泥4751万吨;氧化铝85万吨;电解铝24万吨等。2003年支柱产品实际产量:机制糖601万吨;汽车20.90万辆;发电量36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93亿千瓦时);水泥2665万吨;氧化铝69万吨;电解铝25万吨等。大多产品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大于实际产量,这批支柱产品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传统产业将得到改造和提升,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现

    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一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和更新改造,广西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二是以汽车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广西的生产历史虽不长,但发展速度较快。三是丰富的铝资源开发利用将取得重大突破,有色金属工业将成为工业增长的一大亮点。自1995年全国最大的铝业基地―广西平果铝业公司建成投产后,年产氧化铝30万吨,电解铝10万吨的生产计划提前实现,广西以铝和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四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生产业,是广西利用资源优势十分突出的产业,尤其是水泥制品业和水力发电业在广西发展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随着抓企业改革做大一批、发挥优势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催生一批的工作思路的逐步落实,广西的黑色金属工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正在迅速成长。此外,林纸产业将成为后起之秀;以得天独厚的中草药、海洋生物资源为依托的医药工业、渔业加工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新的工业优势产业。

    (三)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经济,将促进广西工业结构升级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和环保技术,尤其是广西具有资源优势和一定基础的矿产、海洋、动植物、农林等资源产业的精深加工,生物技术、现代中药等将成为广西工业重点发展行业。桂林、南宁、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高新科技园区和全区41个开发区,将成为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和沿海发达省份梯度转移的基地和窗口,筑巢引凤和引进外资的主渠道。

    (四)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广西沿边、沿海、沿江,区位优势独特。广西已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处于前沿地带的广西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了条件。广西已加入泛珠江三角洲即“9+2”,广东等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将使广西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步伐加快。

    在投资的强大推动下,初步核算2004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045亿元,2005年将达到1250亿元左右,2004年、2005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长17%和15%左右。

    四、加快广西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广西工业的发展虽然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是,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找准工业发展的着力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对工业保持较大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发达地区工业取得快速增长的一条重要经验。1989―2003年,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合计中,工业累计投资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42%、49%、39.2%和46.5%,而广西仅为28.5%,明显偏低。近年来广西工业增长的逐年加快,也是得益于工业投资的逐年增大,特别是一些重大技改项目的完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广西工业要加快发展,必须继续加大投入,使工业投资在整个投资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以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同时,还要突出重点,保证工业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有效地促进工业的协调发展。

    1、以特色资源开发为重点,实现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新突破。应尽快新开工华银铝业氧化铝一期工程、平果铝氧化铝三期工程、钦州金桂浆纸业一期工程三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来宾、崇左锰系列产品深加工和广西农垦集团木薯变性淀粉等项目。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沿海大型石化基地、防城港企沙千万吨级大型钢铁厂、铝材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

    2、加快重大技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钢铁、汽车、制糖、水泥、有色、化工、制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应尽快新开工建设玉柴轻型柴油机一期工程、上汽通用五菱新型发动机、桂林海螺水泥(资讯 行情 论坛)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柳钢钢结构调整、贵港华润和北流虎邦水泥生产线、东风柳汽乘用车以及南宁糖业(资讯 行情 论坛)、来宾东糖中高档文化纸等项目建设。

    3、加强城市工业区建设。根据资源匹配条件和现有工业基础,按照区位、市场和产业分工的要求,加快中国―东盟经济园、柳州阳和、南宁六景、桂林苏桥、沿海三市和梧州、玉林、贵港、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等城市工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加快一批工业项目进园落地。

    2005年广西工业投资一定要完成5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要达到35%左右。以后每年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43%左右。

    (二)把现有工业做强做大,延长产业链

    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支柱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才能有力地推动工业的增长。200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40个行业中,广东居前3位的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932亿元、2160亿元、1141亿元,江苏居前3位的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40亿元、1419亿元、1360亿元,浙江居前3位的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750亿元、1100亿元、848亿元,福建居前3位的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901亿元、283亿元、278亿元。而广西居前3位的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分别为242亿元、227亿元、108亿元。广西支柱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把工业做强做大,努力延长产业链条。

    1、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重点企业。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电网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卷烟总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大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努力打造重点优势行业和企业。要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区构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确立等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用合资或合作等多种方式,培育发展广西的糖业、铝业、汽车和工程机械、林浆纸和林产林化、钢铁、锰业、石化、中医药、食品、建材等十大优势产业。在冶金、有色金属、汽车、机械工业、电力、食品等优势行业中培育出更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的强优企业。

    3、加快产业链的构造和建设。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振兴以柳州为主的制造业老工业基地;加快形成以桂林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做强做大以百色为主的铝工业基地;发展以沿海的南北钦防为主的钢铁、石化和林纸浆等重化工基地;大力促进梧州、玉林、贵港、贺州的食品工业及轻工业等优势加工业和外向型加工业。二是力求在发展优势区域中取得新突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以大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将广西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组成若干个名牌或拳头产品产业链。同时,加强下游产品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对铝、糖等支柱产品,更加注重研发产品的深加工和原料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注重延伸产业链,将整个产业整合起来,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条。三是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如桂林腐乳、梧州新华牌电池、梧州冰泉豆浆、柳州两面针(资讯 行情 论坛)牙膏、北流陶瓷等。

    (三)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2003年广西89个县域单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55.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区的46.3%、30.8%,县域工业占全区工业较大比重,没有县域工业的发展壮大,广西的工业就难以做大做强。2003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只有25.1%,比全区低4.7个百分点,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因此,必须把县域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县域工业的发展。

    1、科学布局,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和大项目对县域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桂东南地区,要充分发挥靠近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面向粤港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接纳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选择地重点培育发展几个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示范县,形成产品聚集和示范作用。柳州、南宁、桂林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在城市改造企业搬迁中,要有重点地将搬迁企业往周边县市转移;城市周边县要积极与大企业寻求合作,依托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等优势,甘当配角,为大企业做好配套服务,通过发展配套产业来发展和壮大自己。在桂西北具有资源优势的县,则要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依托,力争上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发展特色工业。今后,全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特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主要安排在县域建设。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加工型龙头企业也主要向县域布局。力争到2007年,工业增加值在县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2、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实施“飞地工业”发展战略。由于县域的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不是每个乡镇都有发展工业的条件,发展县域工业不能走“乡乡建园区、村村冒烟囱”的老路子,因为这既招不来项目,也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县域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发展县域工业中的“筑巢引凤”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产业聚集,避免在引进项目中的竞相压价,同时充分调动各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对于没有工业园区的乡镇,可以打破区域界限,发展“飞地工业”。即各个乡镇都可把工业和招商引资项目放到园区中,但所产生的产值、税收可以为其所有,使少数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全县人的积极性,使局部优势变成了全县的整体优势,带动县域工业的发展。

    3、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锐利武器,因此,县域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和提高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借助品牌的带动功能和扩散效应,促使企业增总量、上规模、促发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广西县域工业的最大优势所在,特别是广西水果、独具特色的林产品、绿色食品、无毒无污染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加工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带动农民致富,增加财政收入,形成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县域工业仅靠县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而依靠国家的投资来发展工业也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山区县,没有区位优势,交通不便,资金、人才、技术都缺乏。因此,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想方设法将县域外的“商”和“资”为我所用,依靠“外商”和“外资”加上自身的力量,通过引进外来企业来带动本地企业,激发本地民间资金投资办厂,合力兴工。同时,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工业的着力点,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民营经济嫁接改造现有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四)加快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努力优化工业结构

    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企业比重高、机制不活,非国有工业比重低、发展慢,是影响广西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看,尽管各省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工业的快速发展是由非国有工业推动的,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非国有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的时期。2003年,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四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仅分别为4.6%、7.9%、5.4%、9.6%,工业所有制结构中非国有工业已经占据绝对多数,而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仍高达26.8%,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国有企业的比重依然偏高,也反映出广西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缓慢。

    1、要把加快非公有制工业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自治区的有关文件,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减轻负担、权益保护、依法监管等方面落实民营工业企业的国民待遇,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努力加快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步伐,使非公有制工业成为工业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2、要采取各种办法,促进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非公有制工业经营环境。尽快完善融资机制,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二是要积极挖掘地方特色非公有制工业产品。如钦州市的毛纺织业、针织业、竹木制品行业、竹芒编织业;梧州市的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人造宝石;桂林市的小水电等各地政府都应进一步扶持。要进一步稳定全区的碾米、酿酒、榨油等地方特色传统加工产业,因为这些行业几乎遍布了广西各个乡镇村落,一直是农村非公工业的主力军,对整个非公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三是要激励民营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要鼓励和支持民营工业加快外向化进程,积极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调整改组,努力促使民营工业经济扩充总量、扩大规模、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要引导民营工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工业市场环境。

    (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达到较高水平。

    一是政府加大专项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政府要从资金投入上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增加科技投入总量,提高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投入方向上,围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优质基地的目标,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放在支持应用型研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提高科技经费的效益。在投入方式上,坚持贴息贷款、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形成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同时积极创新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增强支扶能力。

    二是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经费投入,促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制定有力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制订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的税收政策,制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金融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设备折旧,稳步提高企业的科技投入和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民营资本、风险投资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水平,拓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尽快建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健全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有效控制和降低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靠大联大,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资产重组步伐,增强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坚持大开放战略,积极组织有吸引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外招商,引入民营资本、风险投资等参与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加大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促进两类产业协调互动发展

    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步伐,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努力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结构。在传统产业的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新生产方法、新生产工艺的采用和新产品、新市场的形成;重点加强对广西工业产值比重高、社会影响大、技术含量低的食品、冶金、有色金属、汽车、石化等领域的改造。政府要制定引导和支持传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加快完善金融资本市场,积极争取国债资金,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外资等多元化资本参与传统产业的改造,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尽快使企业形成自觉技改的机制,制定和公布衰退产业目录,强制企业进行技改。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3、集中力量抓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实现“二次创业”。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在“二次创业”中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三是从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四是从小而分散的产业发展规模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五是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对新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进入园区创业发展,尽早发挥园区的孵化功能和带动辐射作用。

    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大型企业为支撑,中央项目为强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活力。当前,要着重引入三种力量。

    一是创造优质环境,促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各类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低成本、零费率运营的硬环境。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在申请开办、人员培训、融资理财、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要努力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规模,管好用活这批基金,努力缓解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创业资金不足的状况,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促进金融企业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海外留学人员、国内行业一流人才为主要目标,加大引进力度。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培育本土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要加大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一要明晰企业产权。从权、责、利等角度,对国有企业的产权进行特定的安排,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感受到压力,并激发技术创新的动机和热情;二要构筑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要安排合理的企业利益分配制度,将收益分配和贡献大小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家、科技人员及全体员工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力度,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引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高新开发区建设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高新开发区建设的投入能力和管理营运能力。高新开发区建设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投入主体由财政为主转变为社会资金为主;招商引资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变为企业为主;高新区的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高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突出抓好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的建设,尽快形成在中部有优势,在全国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增强广西的吸引力。鼓励支持国内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广西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达到盘活国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目的。争取中央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强动力。

    (六)努力缓解能源对工业发展的制约

    一是要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水电资源,加快发展水电,积极发展火电。围绕国家“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建设,着眼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和长远发展需要,重点开工防城港电厂、来宾A厂和永福电厂扩建、钦州电厂、贵港电厂、桥巩水电站以及一批条件成熟的中小水电项目;加快龙滩水电站、长洲水利枢纽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北海电厂2号机组、田东电厂改扩建工程2号机组、百色水利枢纽1台机组、平班水电站2台机组和乐滩水电站3台机组建成投产。二是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三是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快推进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南宁电厂、环江电厂等火电项目,以及核电、液化天然气利用、风电、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四是要继续抓好区内重点矿井建设和改造,努力增加区内煤炭产量。五是要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煤源渠道。重点推进与贵州等省合作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坑口电厂,加快云电送桂前期工作。抓紧开展与越南煤电合作的相关工作。同时还要走开源节能并举之路。

    (七)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1、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影响广西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广西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是政府和企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强对IT产业、生物科学和新材料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的科技投入。尤其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形成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研发创新的激励机制,努力加大对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要主动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合作与交流,把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消化、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企业发展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方面,政府科研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科研成果推荐的工作,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供牵线搭桥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各个工业企业在注重自身科研开发的同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加强生产科研成果的引进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大力引进,为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创造条件。

    2、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采取措施留住人才。广西的人才不足,尤其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欠缺,真正算得上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就更少。因此,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工业企业都应有这种紧迫感,把“尊重人才,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崭新的经营理念,尽快把使用、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其重点应放在:一要抓紧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二要积极引进和招聘高级优秀人才,吸引他们到广西的企业中工作。三要有留住人才的办法。要努力提高人才的生活待遇,以物质激励的方式等方面拉开与普通员工的差距,让其真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自觉抵制同行业和外单位的各种诱惑。建立具有特色的精神激励机制,在事业、地位、声誉等方面给予精神激励。营造一种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建立人与人、人与企业、领导与人才的“亲情”关系,让人才真正留人留心。要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坚持唯才是举,使用能人。此外,还要积极挖掘和使用好广西的现有人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广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