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9日电今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刊载评论文章指出,尽管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但近期CPI同比涨幅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长达约20个月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有望结束,并将延续半年或更长一段时间。
中国本轮实际负利率起始于2003年10月。当时一年期的居民储蓄年利率为1.98%,除去20%的利息税,储蓄年利率为1.584%,而当月中国CPI涨幅突然上蹿至1.8%,实际利率一下变
为负0.216%,至2004年7月和8月,实际负利率已高达3.716%。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年利率提高到2.25%。从那时起,除去20%的利息税,储蓄年利率为1.8%。今年4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1.8%,实际利率已由负利率转变为零利率。
文章称,专家指出,导致本轮实际负利率周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粮食供给出了不大不小的问题。中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历史峰值51230万吨之后,几乎逐年走低,2003年总产量降至43067万吨,人均产量也由412.4公斤降至333.3公斤。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粮价急剧上升。
粮食价格上涨势必陆续带动起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水产品、鲜菜、鲜果等价格的上扬,它们的联动又一举拉高了食品价格。目前,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和粮价走势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继去年粮食增产量创历史新高之后,今年夏粮已丰收在望;今年4月份粮价已由去年同月的上涨33.9%转为下降1.7%。有专家据此判断,今年粮价将稳中略降,下半年甚至有可能出现食品价格零增长或微幅负增长的状况。这将为走出负利率周期奠定坚实基础。
此间观察家指出,去年5月至10月是CPI涨势最为迅猛的时段,CPI的月度同比涨幅在4.3%至5.3%之间,“底部”的猛然抬高势必使得今年这一时段的CPI涨幅非常有限。久违的正利率时期正在到来。(上官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