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你的房子该不该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01:42 辽沈晚报

  导读

  昨日,本报报道了辽宁“房产新政”落地的消息。从6月1日开始,政府的房地产税收政策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但对不同面积的住房进行了区别征税,还特别规定,买房者如果在取得房屋后两年内就卖掉,将按照房屋成交价的5%征税,也就是全额征税,而以往则是按照房屋买卖的差额征税。此外,“6·1”之后购买非个人普通住宅将按4%的比例征缴契税。
不少读者纷纷打电话询问,新的房产税收政策实施后,“房子该不该卖”?我们请银行的理财专家为卖房者分六大类具体进行计算。

  不同购房者的保本公式

  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买房子,都会选择按揭贷款。按不同类型分析如下:

  1.办完契税(或取得产权证)未超过2年的普通住宅

  其契税按买入总价的1.5%收取,而营业税按其卖房总价的5%收取,因此,其首付以后的后续成本为:

  按揭利息=买入价×(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

  契税=买入价×1.5

  %营业税=买入价×(1+涨幅)×5

  %其他一次性支出:包括维修基金、保险费、公证费、律师费、印花税等,即:

  保本价=买入价+后续成本=买入价×[1+(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6.5%+涨幅×5%]+一次性支出

  2.办完契税(或取得产权证)满2年的普通住宅

  与第一种情况的不同点是不用交营业税,因此根据以上计算,即:

  保本价=买入价×[1+(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1.5%]+一次性支出

  3.“6·1”前签(预售)合同且办完契税(或取得产权证)未满2年的非普通住宅

  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即:保本价=买入价×[1+(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6.5%+涨幅×5%]+一次性支出

  4.“6·1”前签(预售)合同且办完契税(或取得产权证)已满2年的非普通住宅

  它与第一种情况的差别在于营业税按照卖房所得的增值部分的5%收取,即:

  保本价=买入价×[1+(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1.5%+涨幅×5%]+一次性支出

  特别提醒

  在《辽宁省房地产税收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六款规定,个人承受普通住房,继续执行契税优惠政策;个人承受非普通住房,从2005年6月1日起,不得减免契税。记者从辽宁省税务热线12366获悉,如果是在2005年6月1日以后购买非普通住房的话,其后续成本中的契税一项要由买房总价的1.5%变为买房总价的4%。

  在2005年6月1日后签(预售)合同且办完契税(或取得房产证)未满2年的非普通住房或“6·1”后签(预售)合同且办完契税(或取得房产证)已满2年的非普通住宅在销售时,其营业税的缴纳情况则分别与第3、4种情况相同:

  5.“6·1”后签(预售)合同且办完契税未满2年的非普通住宅

  保本价=买入价×[1+(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9%+涨幅×5%]+一次性支出

  6.“6·1”后签(预售)合同且办完契税已满2年的非普通住宅

  保本价=买入价×[1+(1-首付比例)×按揭利率×已贷款时间+4%+涨幅×5%]+一次性支出

  举例

  冯女士于2004年6月买了一套总价50万元的普通类住宅,三成20年按揭(年利率为5.31%基准利率),现以55万元脱手。

  根据政策,冯女士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则后续成本如下:

  按揭利息=50万元×(1-0.3)×5.31%=1.86万元(注:等额/等本法会略有差异,但对我们的计算影响不大)

  契税=50万元×1.5%=0.75万元,营业税=55×5%=2.75万元,其他一次性支出1万元,则他的保本价=50+1.86+0.75+2.75+1=56.4万元,因为她的卖出价为55万元,所以此次房产投资亏了1.4万元。

  特别说明

  由于没有严格区分按揭贷款使用等,本还款法还是使用等额还款法,也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和银行贷款利率的调整,对一些费用也做了大致的估算,因此所得到的只是大致的结果,仅供房产投资者参考,更精确的数据可以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

  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房价的涨幅和银行按揭贷款利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投资房产的收益率。

  本报记者 刘浏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