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科
近期,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让投资者眼花缭乱。股市跌破1000点更让市场格外警惕,投资者对管理层发出的任何一个举动都非常关注。每一次政策出台之后投资者都不禁要打听:和股权分置改革有无关联?和股市长治久安及体制改革有无干系?是不是救市利好?
6月6日晚,中国证监会网站突然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规范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并注销的行为。这一消息同样让投资者找不着北,于是一些媒体就解读为是证监会出台的“救市”利好,说这体现了监管层为创造更稳定的股权分置改革市场环境作出的努力。但这在笔者看来,目前这个《意见稿》对身陷困境的中国股市并不是所谓的什么特大救市利好,反而是诱导投资者做多的一项政策手段。
《意见稿》来得非常突然只是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感觉罢了,而对一些参与“千点保卫战”的基金和某些特殊机构而言,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似乎早就消化了《意见稿》的精髓之所在。因为在前几天的基金联席会议上,证监会的高层早就暗示了这一政策举动。
前段时间,市场传闻基金公司在亏损的无法承受之时,有纷纷撤离股市的行径。可是当股市在6月6日刚跌破1000点之后,又纷纷神秘护盘、杀了进来。有媒体报道说是经过了证监会某些高层的授意,并且得到了某些承诺,在得到证监会的鼓劲、“打气”之后,参与到“千点保卫战”的护盘行列。对管理层不断通过各种权宜之计的拯救举措来维护市场稳定,对于类似的短期化“救市”行为,笔者不敢苟同为利好。
目前证监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出发点一直处于回避核心矛盾,不想进行洗心革面式的改革。因为彻底的革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会得罪到诸多市场内和市场外博弈者和既得利益者,所以想走一条敷衍式的改革之路。但是对于目前这个极度缺乏投资信心的市场,想通过一段“繁荣的行情”来掩盖矛盾的本身,可这对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和正本清源不但不利,反而是危害极大。
如果市场本身的问题依然存在,反而在将来会变异成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会危害各种市场化的手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如果不是想着如何正本清源和进行股市体制改革,其一切保护投资者的行为只能被视为“虚假”口号。
从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9次基金联席会议不难看出“救市”的信号。据媒体披露,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及副主席桂敏杰代表管理层给基金透露最近将会有重大的救市政策出台。其中包括允许上市公司回购、允许上市公司买基金、扩大入市资金、股息税税收优惠、成立投资者保护基金、批准商业银行成立基金公司等等。并且告诫基金不要砸市,基金应当对股市作理性判断并作理性的行为,交易所会对基金的砸市行为进行监督。言下之意就是要让基金们一定要听话,不要跟着市场瞎起哄,不然就可能受到“整治”。
其中一个高层称:“有的上市公司股价已经很低了,现在不能说市场上闭着眼睛都是黄金,但黄金很多,入市资金将有赚钱的好机会。目前沪深股市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5倍左右,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倍,上证50指数的市盈率为12倍,从市盈率上来看,股市已非常有投资价值,大家不能放弃价值投资的理念。”
对于目前股市持续低迷的原因我想很多普通投资者非常明白,因为长期经受股权分置等历史旧病的浸淫,以及各种制度缺陷和上市公司违规造假导致投资者只投资没回报,于是股市渐渐丧失掉了各种市场化功能,形成了一个“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畸形股市。
所以目前的市场困境并不仅仅是因为股市市盈率过高,所以用低市盈率来吸引投资、参与股市再次炒高市盈率岂不是可笑之极?
而且此次出台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的《意见稿》也同样透露着同样的玄机。
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在成熟的市场是极为有用,是在流通股过于低估的情形下,采取让上市公司自己认购自己发行的股票,然后通过注销或者库存待流通的方式来确认企业自己的价值,通过这种自由的调节公司注册资本之法来扩大或者缩小企业经营注册规模,可以保护企业因过度扩张而实力不足或者可防范亏企业损后无法灵活自救,可是对于我们目前这个市场和这个时候推出如此举措,要明显给市场表态:“一、是市场已经严重被低估了,如果有人不愿意继续玩,并对市场没有信心就可以出场了,别怕没人要股票,让上市公司回收自己的股票。二、是学习成熟市场的做法,让对自己公司有信心或者有其他隐情的上市公司,在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或者难以维系的情形下,也可以通过回购自己的股票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运作。”
笔者认为,在中国股市的环境中,上市公司都花巨额代价“挤上市”,并且好不容易“圈”到钱,谁会愿意将自己流通在外的社会公众股份用真金白银收回并注销掉,除非是傻子才会这么干。所以《意见稿》出台对市场展示的第二层意思在目前根本就是无济于事,所以宣称此举是长期利好还需要悠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