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纺织业现状
长期以来,缅甸因多种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3年缅甸自由与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对缅甸政府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封锁了美元进出入渠道;2004年美又宣布对缅制裁延长1年。这份行政令签署后,严重打击了缅出口行业和企业,而其中备受打击的便是缅甸成衣业,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资成衣企业迅速减少
到只有100多家,30~40万的工人失业。以往这些投资者多数来自于台湾、香港等地,采取来料加工方式,产品以内衣、衬衣为主,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据缅甸官方统计,缅甸2004~2005年度贸易总额为49亿美元,成衣出口仅为2.16亿美元,比2003~2004年度的3.27亿美元明显减少。(缅甸会计年度为当年的4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止)
缅甸纺织业发展缓慢,布匹等原料、大部分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都是依赖进口。我向缅出口纺织品也是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海关统计,2004年1~6月,我向缅出口商品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金额为7609.2万美元,占同期双边贸易的17.7%。
缅甸政府一方面试图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外商投资纺织业,鼓励纺织产品出口。近年来,我企业利用中国贷款帮助缅甸修建了宾普、帕克库和纱伦基纺织厂,还有一家企业向针织厂提供设备和进行安装,有些厂虽已投入生产,但尚未有大规模效益。
缅甸外商投资政策
1988年缅军政府上台之后,宣布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先后颁布《外国投资法》和《外国投资法实施条例》两部缅甸独立以来吸引外国公司在缅甸投资的重要法规,其原则和目的是:欢迎和鼓励外国到缅甸来投资办厂,利用外资促进和扩大商品出口,开发需要大量投资的自然资源,帮助需要大量资金的生产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造一些能源消耗低的经济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随后还颁布了实施条例等投资法规,制定了优惠政策。除了给予投资者连续三年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外,还对亏损、利润、加速折旧等方面进行了优惠。尽管有以上优惠政策,缅甸近年来吸引外资的能力仍然较差。
如在缅投资纺织业,可选择同缅甸第一工业部下属的国营企业或私人企业进行合作。在征得缅甸第一工业部的同意之后,向缅甸投资委员会申请,上报到国会进行最后审批。
我在缅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一)非国民待遇
在缅投资的外资公司,包括合资公司和独资公司都被视为外资企业,在租房、水电费、邮电通讯费等诸多方面实行差别待遇。政府还规定,外资企业租用土地等都必须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缅合作方也不得用土地、原材料等作为出资、占有股份。
(二)外汇管制
长期以来,缅一直使用双重汇率。官方汇率为1美元=6缅币,市场汇率则随行就市,现在是1美元兑换1000缅币左右,相差167倍。这样外来投资者所支付的费用如以6折算成美元则会是很大的一笔汇兑损失。
政府还规定外商在缅甸赚取的缅币利润,不能到政府银行兑换成美元或其他外币汇出国外,只能用于在缅甸再投资或购买缅甸物资运出。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利用地下钱庄等变通的方法将利润汇回国内,风险巨大,缺乏保障。另外,如外商因回国欲取银行中的外汇带回国内,须层层审批方能获得。
(三)政策欠透明,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对外资条件苛刻。缅政策多变,领导人对企业干预过多,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随意性大。
因以上问题的存在,我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企业为减少投资成本、更直接地获取当地政策和资源,纷纷以缅甸人身份注册,投资风险很大。
我企业在缅投资机遇
缅是我友好邻邦,近年来中缅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将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确定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装配和人力资源开发。缅工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市场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对外来资金的需求迫切。就纺织业而言,缅市场具有开发潜力,且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我存在很多互补性。我纺织企业可选择短、平、快的项目,转移国内富余生产能力和技术,在综合考虑缅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之后,制定可行的投资方案,争取开创新的纺织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