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战略助推可持续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13:46 上海证券报 | |||||||||
北京消息 眼下,汽车、房地产、电子通讯、基础设置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建材、化工、黑色、有色等原材料工业的大发展,并进而促成煤炭、石油、电力等产业的大发展。循着这条清晰的资源"需求链条",可以发现,我们孜孜以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到底能够走多远,将由是否具有一个赋有远见的资源战略来决定。 上周末,一场名为"资源战略与可持续性发展高级研讨会"的会议
矿产资源战略应有全球化战略 面对着矿产资源消费的迅猛增长,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其潜在能力能否适应?该采取哪种矿产资源战略?国土资源部咨询中心王希凯观点鲜明地提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其可利用的潜力,对我国快速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是有相当保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用国内资源去满足如此大的外向型经济。正确的矿产资源政策应当是:立足国内,面向全球。也就是说,立足国内,要做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面向全球,要做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王希凯说,我们在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上必须有相应的长远规划。首先需要进一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通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特别是矿产资源区域评价,比较准确地评估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作出统筹部署。其次要按重要矿种、重要区域编制矿产资源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矿产资源管理,用政策引导矿产勘查和开发的走向。第三对重要的开发矿区,要从设置探矿权开始,直到批准采矿权、监控矿产开发,都要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严禁采大弃小、采富弃贫。 他进而表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生的。对矿产资源来说,全球分布的不均衡性,更为全球化矿产品贸易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他说,当然,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可能存在风险,但是对外贸易的任何风险都是双向的,我们应当勇敢面对。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规避风险。在进口矿产品方式上,既可以搞现货交易,也可以搞期货交易。在占有矿产品方式上,既可以自己出资,在外国勘查和开发矿产,也可以通过购买股权、矿权,自己掌控矿产品的销售权。总之,不能因为惧怕风险,就把矿产品的供给,全部压到国内来,而应当把进口的风险加以分散,减少到最低限度。 "开源节流" 应对资源短缺 "中国正在遭遇资源短缺带来的发展危机"。研讨会上,中科院高级研究员刘建明在亮明了观点之后,提出资源短缺应对方略可以概括为"开源节流"。 他具体解释说,节流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式为节约型。而开源则是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资源,以矿产资源为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立足国内,获得更多可利用的矿产资源;第二,开拓境外,以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式,如投资、合作、期货、现货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国外资源;第三,积极开拓新型的替代资源。 刘建明表示,矿产资源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矿产资源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战略大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国家安全的角度,其资源战略必须立足国内,而不能过度依赖受制于人的国际市场。他进而提出,应创新政府投资机制,加强科技支持,激活繁荣我国商业性探矿市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是以市场运作的商业性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 刘建明认为,政府投资包括中央政府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两大块投资。在目前的条件下,为了激活繁荣商业性探矿市场,政府投资的方向首先是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其次不断推出风险小、资源前景好的商业性探矿项目,招商引资。 他说,与此同时,寻求新型的、非常规的替代资源,是解决人类矿产资源短缺的崭新思路,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需求。一方面,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传统矿产资源将随其不断消费而枯竭。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崛起又提出了新型矿物原料的要求。 中国必须建立能源定价中心 面对日趋复杂和严峻的能源问题,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大期货市场研究中心教授常清开出了药方: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能源定价中心。在他看来,本次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与"中国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在此环境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都充分说明了能源危机是中国目前所进行的经济模式转换所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他指出,实行可持续发展与新能源价格政策是我们在经济模式转换中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基本措施之一,而与之相配套的,是以国际惯例为基础,通过改革市场体制和规则体系,大力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建立自己的能源定价中心。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巨田资源优选基金经理冀洪涛认同常清的观点,他提出,随着中国进入重工业化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以及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中国产品价格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是大势所趋。中国只有掌握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把握主动,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