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古铁雷斯,这位接替埃文斯不久的美国商务部长,上任不久就把限制中国纺织品作为第一炮。
在这次6月2日至6月4日的访华之中,尽管古铁雷斯表示不希望因纺织品贸易问题而引发中美贸易战,但他把纺织品出口和知识产权挂钩的做法,给处于纺织品贸易争端上的中美双方都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如果情况的确坏到了打贸易战的地步,也就不要怕打贸易战。中国为纾解今年纺织品一体化后出现的贸易争端,两次自主加征纺织品关税,可以说尽到了一个主权国家能够尽到的职责。但欧美却无视中国作出的努力,反而步步进逼,企图迫使中国接受其“城下之盟”。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因为我们已无路可退。
一方面,我们要做最坏的准备;另一方面,要搞清楚,欧美为什么不惜违背其一贯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逼迫中国就范?后者对我们冷静地观察国际贸易,认识中国的现实处境是有意义的。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纺织品贸易本身来看,欧美是要把中国作为其目光短视的“替罪羊”。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10年前就已提出,但许多欧美厂商和政府显然对此熟视无睹。当这种应对失误造成其纺织业工人失业时,却把原因归咎于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这种寻找“替罪羊”的手法是欧美厂商和其政府过去两个世纪一直在做的,并且屡屡得手。
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持强硬态度还有一个更隐秘的、说不出口的用意,这就是为了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纺织业恰恰是欧美能够找到的延缓中国崛起的一个突破口。另一个突破口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因为虽然纺织业在西方成了夕阳产业,但对中国而言,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占到整个出口额的16%,而且,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涉及直接就业的人口大概有1900万人,如果加上相关的就业人口,将牵涉到1亿多从业人员的利益。美国现在对7种纺织品设限,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中国20亿美元的出口和16万人的就业。欧盟对中国两种纺织品设限,也影响到3亿多美元的出口和相应的就业人数。
在这方面,欧美是有“先见之明”的。欧美为把中国融入其主导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当初提出了比其他国家更苛刻的条件:一是在反倾销的问题上,把中国作为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二是在入世议定书上,专门有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特殊保障条款;三是在中国入世的15年内,每年对我国入世的承诺情况要进行年度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