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金到底瞄准了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11:01 证券时报 | |||||||||
每年一度的北半球大豆种植期的天气炒作今年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其原因是美国大豆主产区东部地区出现了春旱和潜在的大豆锈病的威胁。CBOT大豆自5月中旬结束了长期盘整之后开始向上突破,在三周的时间内上升了90美分/蒲式耳。如果把此轮上涨的原因完全归结为天气因素的影响似乎有点牵强,因为全球各天气预测机构已经把本周的天气变化的轮廓事先给描绘了出来,即控制在美国大豆主产区并导致东旱西涝的天气系统-美国沿海气压脊将在本周内完全移出美国,未来美国中部将受温湿的西南气流控制,美国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是最令人琢磨不透的,即使目前最先进的天气预报工具仍无法给基金提供其强力做多的理由支持,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美国的春旱共发生了八次,除了1988年春旱与夏旱相连之外,其余七年的降水都春缺夏补。我们知道,美国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更多的是从趋势走向以及市场之间的资源配置上去考虑问题,而现在问题是,2005/2006度大豆的基本供需状况会怎样和全球商品价格处在什么样的阶段。 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报告,无论美国大豆的单产如何调整,只要单产不超过创纪录的2004年的42.6蒲式耳/英亩,那么美国的大豆总产都会下降,同时期末库存也相应减少。仔细解读该报告,我们发现一个非常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数字调整,即美国农业部将国内压榨量和对外出口量分别较上年调高了4000万蒲式耳和2500万蒲式耳,这一变化使得2005/2006年度的库存使用比直线滑落,2005/06年的年终库存使用比一下子从上一年的13%的高水平有可能跌落到5%以下的水平,而正是这一关键数字的快速递减,加大了市场对美国大豆单产的担忧,从而引发起了一场价格风暴。 从市场间资源配比的角度讲,近期CRB指数及隶属指数的各种商品价格的恢复上涨也坚定了美国基金在大豆等市场上的做多信心,这也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美国基金嗅觉的超强敏感性。 暴涨基础不复存在 从CRB指数周线图上看,CRB指数仍运行在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之中,而且目前的上涨已经升越短期的压力线,这意味着从属CRB指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将再一次面临新的“升”机。 但此一轮CRB指数的恢复上涨似乎已经不能引发全球商品价格再一次的冲击波。从历史的情况来看,每一轮商品价格的长期上涨必须要得到三个方面的配合,一是货币的贬值;二是商品供求方面的紧缺;三是市场群体的集体纠错行为。表现在具体期货商品上就期货品种的商品性、金融性和博弈性的三性叠加。比如2003年下半年,由于美国的干旱导致了美国大豆的减产,美元的价格连连阴跌,以及因疯牛病导致的市场人士集体看空,三种要素的叠加导致CBOT大豆暴涨,其行情之波澜壮阔至今历历在目,但这三方面的情形现在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对于过去时间的大豆生产我们暂且不论,2004年/05年全球大豆供需存在供应压力已是不争的现实,对于2005/2006年度大豆的供需状况,美国农业部对新一年大豆需求的估计可能过于乐观了。巴西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干旱天气,从天气概率的角度来讲,明年再次遭受严重干旱可能性在减小。我们不要忘记去年9月份美国农业部曾经为巴西报出6600万吨的高产量,今年5月份美国农业部把它调整到了5300万吨,如果明年巴西天气正常,那么南美就会突然“冒出”1000多万吨的新增供给。CIS预计2005/06年度世界库存将上升至创记录的5800万吨,大豆库存使用比将高达25%,这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闻所未闻。 美元指数已经开始走强,这也与2003年下半年的情况不一样,虽然我们不能断言美元就此会转市,但这至少意味着美元对全球以美元为计价单位商品价格支持的力度会减弱。 去年CBOT大豆的1064美分/蒲式耳的价格让人记忆犹新,否则在春节期间美国基金也不会一刀斩去8万手的巨量空单。如果说前一波CBOT大豆从500美分/蒲式耳上升到696美分/蒲式耳是市场集体纠错所导致的话,那么现在没有人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去重复这样的错误。换句话说,第三个方面的原因也不支持大豆价格的暴涨。 但目前的大豆价格确实正在上涨。上涨的真正原因我们已从上文探讨过了,我们目前尚无法判定未来大豆的价格究竟会在怎样的高位停住脚步,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大豆的长期价格走势仍将受到供需状况的制约,在上述三个方面不配合的前提下,美国基金此一轮的努力可能无功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