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与中国为纺织品贸易剑拔弩张的气氛还没有缓和的迹象,而2005欧美买家中国采购团还是于日前“风雨无阻”地完成了采购洽谈活动。对于这些欧美买家来说,虽然“特保”大棒的阴影随时可能终止已签订的意向性采购合同,但是中国纺织品对欧美买家的诱惑仍然难以抗拒。
据悉,这次采购活动由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和美国CME集团联合主办,89家欧美采购商
花了半个月时间,历经上海、杭州、苏州、广州、绍兴、太仓等中国纺织业重镇,都顺利找到了令自己心仪的供应商。
此次采购团的牵头人美国CME集团董事长袁士麒说,虽然组团前来的89家欧美买家数量比预期的150家减少了40%,但是来华的买家都与中国厂家签了合同。“更重要的是,采购商看到了工厂、设备以及流水线,他们非常满意。”袁士麒指出,中国厂商先进的生产线,使得买家们对中国产品的加工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信心,因此明年要组织规模更大的200人的采购团来中国采购纺织品。对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他态度乐观,并认为暂时的摩擦不会彻底扭转欧美买家对中国纺织品的“情有独钟”。
但是对于这次在江浙沪三地的总采购金额,袁士麒表示还没有准确统计出来。但之前据浙江地区的统计显示,该采购团已经与100家浙江纺织企业签订了120万美元订单和768万美元的意向订单。这主要因为如果贸易纠纷进一步加剧的话,国内的供应商即便签下了订单也不能保证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只有官方态度明确了,才能够确定这次采购的金额。”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上海本地的一些大企业还不愿意透露尚未确定的交易金额。她还透露说,按照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原定的计划,在今年底和明年初还会有欧洲采购团来华。
据了解,参加本次采购活动的大多数欧美买家都是首次来中国。其中的几位买家也表示,中美纺织品贸易政策频频变化,确实让他们左右为难、出手谨慎,但是不会因为“特保”而放弃未来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上海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秀清女士表示,中国有着劳动力优势、大规模、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而欧美企业有突出的品牌优势,本次采购之旅将这几个优势互补,使得众多采购商能够冲破阻碍、以战略的高度看待本次采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