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产业聚焦见习记者 郑久平
贵州是国家确定的油菜发展适宜区,该省在油菜科研、优良品种选育上具有明显优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居全国七到八位,是贵州除水稻、玉米、小麦之外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被视为贵州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寄予了厚望,但现实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
良种选育全国领先
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和贵州省加大在油菜科研育种及优质良种配套技术上的研究投入,贵州逐步积累起了自身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选育出一大批优质良种。如油研七号1995年经审定推广到长江流域各省,推广面积累计达2800万亩以上。
此后,杂选一号、油研九号、油研十号等新品种又相继进入示范推广。其中油研十号的平均亩产菜籽250—300公斤,达到了高产量、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低芥酸、低硫甙的“三高两低”标准。受此影响,优质杂交油菜的规模在贵州也逐年增加,优质油菜产品生产基地格局基本形成,该省五大区18个县市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80%以上,为贵州油菜的稳定高产和后续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菜籽油加工粗放落后
与良种选育上的全国领先地位相比,贵州的菜籽油加工则乏善可陈,反差极大。据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该省建成的加工油厂有40多家,年加工能力为60万吨油菜籽。但由于设备陈旧、实力不强,大多数加工厂只生产二级油等初级产品,不能适应城乡居民需要高级烹调油的要求,产品的竞争力很弱。这种产品生产格局,使油菜加工厂只认油菜籽的出油率,收购加工时不分品种、品质,统收统一加工,优质劣质品种混杂在一起,既不能生产出优质的食用油和油粕,也使优良油菜品种推广的效益大打折扣,形成对优质资源的巨大浪费。
油菜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无力收购大量的原料,每年仅能开工两三个月,导致大批油厂长期亏损。由于油厂长期亏损,难以在银行获得贷款,缺乏资金的油厂在油菜籽上市时收购不到足够的原料,致使开工率更低,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贵州的油菜籽加工业每况愈下。
落后的菜籽油加工与快速发展的油菜种植业严重脱节,不能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共同体。有利益时就争相夺利,有风险时就把风险推向最底层的农户,伤害了广大种油菜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到油菜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邓祖善说,现在贵州油菜加工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只有20万吨左右,将近三分之二的油菜籽要流出省外。优质油菜的高附加值大量被食用油加工业发达地区所占有,贵州本省却所获无几。
整合菜籽加工能力是关键
按照贵州将油菜产业培育成贵州经济发展的新支柱的思路,贵州油菜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但若依目前的产业实力而论,显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油菜种植业。迅速提高油菜产业的综合实力,是贵州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邓祖善认为,当前贵州油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整合油菜加工能力,提升油菜加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贵州在高级食用油领域的竞争能力。抓住了高级食用油加工这个龙头,就能确保整个油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整合、提高油菜加工能力方面,贵州除了要重视对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和新增投资外,还应重视与油菜籽加工业发达的省区和企业的联合,以避免重蹈“故步自封、追求小而全”的覆辙。同时,走联合发展之路也有利于贵州迅速形成自身发达的油菜加工业,节约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尽快夺取市场先机。
继续维持贵州在油菜良种选育方面的优势地位对贵州油菜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非常重要。作为整个油菜产业的源头,油菜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既能稳定油菜生产的发展,又可开拓利润丰厚的种子市场。贵州一旦在油菜种子市场占据主导核心地位,就可顺势确立自身在制定油菜籽工艺标准、后续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全面巩固贵州在油菜产业领域的竞争实力。因此,整合贵州现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油菜研究机构,建立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化运作的技术研发、咨询和推广机构,应作为贵州油菜产业的技术和研发战略加以实施。
结合贵州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战略,油菜加工除重点加强高级食用油的生产外,还可发展精细加工业,积极开发低硫甙饼粕,实现“双低”油菜粕的综合利用。浓缩蛋白、植物酸钠、单宁等油粕精细化工项目的研究开发也应纳入日程。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国际油菜产业新技术、新用途的开发,如利用油菜作生产塑料的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油菜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总之,要想使油菜产业得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加工和技术这两条主线,即“要想油菜富,加工联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