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公投受阻;成员国意欲退出货币联盟 谁来拯救欧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8:31 上海证券报 | |||||||||
法国和荷兰对欧盟宪法的公投结果,令各界对欧盟的政治前景颇为担忧。与此同时,作为欧洲统一货币的欧元也经历了今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周。昨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仍徘徊在1.2280的8个月低点上下。随着各方对欧元的质疑和批评声渐起,更多人开始担心,欧洲货币联盟是否也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 公投激发对欧元抵触情绪
在欧盟不长的历史上,曾经有多个国家在不同时期"荣膺"了"欧洲病夫"的称号,而如今,能够配得上这一"光荣"称号的候选国家突然多了起来。意大利最近刚刚陷入两年来的第二次经济衰退,而作为欧元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也深受经济增长乏力和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的困扰。同样深陷经济衰退的葡萄牙不久前宣布,其今年的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6.8%,是《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上限的两倍多。 除了葡萄牙之外,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欧元区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同样遇到了赤字超标问题。今年3月,在承认既定现实的情况下,欧盟25国财长同意修改《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相关条款,同意成员国在特殊情况下其财政赤字比例可以超标。 然而,巨额的赤字似乎并未给欧洲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刺激作用,于是乎,在财政政策上无所作为的各国政府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了货币政策,但这得欧洲央行说了算。迄今为止,欧洲央行已连续两年维持主导利率不变。尽管区内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但该行甚至一度表示考虑在年内加息,这对于大多数欧元区成员国都是无法接受的。甚至连经合组织都在其最近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呼吁欧洲央行降息。 当然,紧缩的货币政策并非各界对欧元颇有微辞的唯一原因,但相对较高的利率无疑使得欧元区公司曾经享有的融资优势不复存在,而欧元相对美元的升值也抑制了许多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毫无疑问,对于备受指责的欧元来说,欧盟发起国法国和荷兰对欧盟宪法的否决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而最近有关欧元前景遭质疑的报道更可谓落井下石。上周媒体报道说德国财长艾歇尔和德国央行行长韦伯曾与经济学家讨论过欧洲货币联盟失败的问题,报道还说执政党可能把经济增长不力归咎于欧元。而在上周五,意大利媒体又援引一名政府官员的话称,欧元才是导致意大利经济陷入衰退的罪魁祸首,该官员甚至公开呼吁在意大利恢复使用里拉。外汇市场震惊了。大家都意识到,总有一天,对欧元的不满情绪会如火山般突然爆发。 内部经济失衡后患无穷 事实上,早在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之前,很多人就指出,不管是整个欧盟还是欧元区12国,都不是创建单一货币区的最佳选择。理想情况下,货币联盟应该是紧凑而具有同质性,在经济模式上鲜有地区差异的。否则,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陷入衰退,其他地区则经济过热的情况。而这正是欧元区当前经济形势的真实写照,爱尔兰等极少数国家经济快速增长,而诸如德国和意大利等传统经济强国则陷入经济停滞。 当然,要改善大的单一货币区内部的不平衡状况,也并非毫无可能。以美国为例,从理论上讲,该国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单一货币区,因为美国的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整体经济并不完全同步。但是,美国人有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失衡问题。联邦政府会扮演一个自动财政稳定器的角色,通过收取发达地区的税收,转而用于欠发达地区的失业保险或是医疗保健。此外,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具有高度流动性,这就使得落后地区可以在招商引资方面享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而缩减地区差异。与此同时,美国各州之间的资本流动也不受任何限制。 而欧盟显然缺乏类似可以有效协调地区经济的平衡机制。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壁垒,以及社会保障和退休安排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都会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呆在自己的国家里,哪怕国家的经济一团糟,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恰恰是消除地区差异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果欧洲各国不加紧建立单一市场,并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那么欧元区成员国间在经济和货币政策上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对于欧元的拥护者们来说不幸的是,近来的货币举措都与欧元的稳定背道而驰。暂且不提已名存实亡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欧盟在拓宽市场准入方面也毫无进展,而强大的公众阻力也使得各国政府难以推进深度结构性改革。 退一步说,如果一切照旧,欧元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欧洲央行降息的情况下。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欧元只会愈加风雨飘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