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外贸发展战略新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8:30 商务部网站

  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既要考虑国内外贸易环境和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更要考虑中国繁重的发展任务,负起以外促内、协调发展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枝独秀、举世瞩目,特别是 2004 年,货物贸
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世界第二位。我们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同时,还有几个问题似更急需研究,那就是,如何理性认识中国当前在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地位和所处阶段?新时期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又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为政府科学干预对外贸易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说明,也是外贸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怎么看?对中国贸易地位和所处阶段的再认识

  理性认识中国对外贸易当前的位置和发展趋势,既要立足本国,横向、纵向比较,更需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把中国外贸发展的成就纳入全球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中去考察,这样,可能得到更客观的答案。

  从全球范围看,只是跟上了全球贸易发展的大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典范,但贸易竞争力不强。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报告显示,过去40年中,贸易增速大大高于生产增速、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日益上升、初级产品贸易的影响持续下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长足发展,是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趋势,这与中国外贸发展的轨迹和特点是一致的,但是,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排名却由2003年 的第 44 名下降到 2004 年的第 46 名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公布 2004-2005年度贸易竞争力报告)。

  从中国内部看,中国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贸易环境发生新变化

  国际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愈来愈大,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对国际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把握的难度不断增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且进入后过渡期内,在抓紧同国际规则接轨、努力实现国内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的相互协调的同时,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快并有占据主流之势。

  国内方面:开放初期就提出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直到今日仍未很好解决,出口与进口、贸易与外资、内贸与外贸、贸易与产业、政策与规划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配合仍有许多不协调之处。

  二、贸易要素出现新特征

  从出口结构看,加工贸易出口(贸易方式)、外资企业出口(贸易主体)、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出口都分别超过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表明:在外贸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结构在优化,主体在变化,方式待升级。

  怎么办?对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几点思考

  应该看到,中国外贸总量的激增,是与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互为因果的、是以中国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和人口众多的劳动力优势为基础的。

  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既要考虑国内外贸易环境和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更要考虑中国繁重的发展任务,负起以外促内、协调发展的责任。

  三、立足大国贸易,致力可持续发展-确定新时期外贸发展新战略的立足点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新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美元汇率、区域局势动荡等是我们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应该考虑的因素。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均 GDP 居世界 111 位,只有发达国家的 4%;有 8000万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300万城镇居民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6000万残疾人需要救助、1.3亿老龄人需要帮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这些,更是我们研究外贸发展战略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我们的外贸发展战略既不能等同于“四小龙”的出口导向战略,也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所谓成熟做法,立足大国贸易、致力可持续发展更符合我们的实际利益。

  四、增长中调整,调整中发展-外贸战略制订的策略选择

  外贸增长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在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国内消费短期内难以发挥大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各项外贸促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所以,外贸战略的调整,必须是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状态下进行,不能急刹车、硬转型。

  五、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外贸战略调整的关键

  中央反复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和体会到外贸增长的成果和收益,应是新阶段外贸政策的重要目标。

  我们多年来宏观调控政策的着眼点、立足点主要还是追求国内均衡,对国外均衡和国内外同时均衡主要通过针对性强的微调来实现。目前,中国贸易战略进入到了以进出口平衡为特征的第三阶段(进口替代为第一阶段,出口促进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政策调整,必须把内外结合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并要强调以内为主:

  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世界工厂”地位的巩固。

  贴牌式的“中国制造”难以支撑中国成为贸易大国、贸易强国,长远看,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巨大的市场优势,实施经营大国的发展战略,是加快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经济强国发展的重要步骤。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上,就必须内外结合,且需要以内为主。

  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有利于外贸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的衔接与配合。

  随着中国经济领域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相互配合必不可少,政策合力才能形成。就外贸论外贸、就外资论外资的思维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制订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也才更有可操作性,更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近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有利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只有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才能切实把工作目标由出口优先转向谋求国际收支平衡并促进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由追求数字增长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也才能真正把制定政策的着眼点转向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上来。

  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贸易,也没有完全意义上市场调节。在这个转折时期,必须坚持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适当干预,但是,干预的方式、方法要既要符合国际惯例的基本原则要求,履行大国责任,更要以我为主,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始终把国家整体战略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用国家利益观念指导本国国际行为,增强有效管理对外经济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作到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作者:王彦华 (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