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入世”的中国何时“入市”?(热点追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7:54 人民网-市场报

  从6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对81种纺织品征收的出口关税。欧盟和美国为之一震,并先后表态愿意继续讨论、谈判。6月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在北京饭店进行首次会谈。至此,近来炒得沸沸扬扬的纺织品“设限”问题,终于进入了谈判阶段。而在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上,从前基本由欧美等国单方面掌控的“游戏规则”面临改变,这次会面为7月即将举行的最有可能解决贸易摩擦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做了积极准备。

  游戏规则:“入世”不等于“入市”

  在入世谈判中,纺织品贸易,一直是谈判的焦点问题之一。按照入世议定书,美国按照世贸规则或者是议定书的承诺来对纺织品实施的过渡性限制有3种:一种是纺织品特别限制条款,过渡期到2008年;第二种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第三种是关于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过渡期为15年。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了特别限制,归属到行政管理中。不需要严格的法律程序,只要经过美国商务部纺织品协议行政委员会认定存在“市场扰乱”或者“市场扰乱威胁”,就可以实施。这种特殊保障措施条款的存在,正如同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案中的作用一样,为中国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设置了壁垒。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性质不被某些国家承认,进一步刺激了某些WTO成员国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任何国家都可以以“倾销”起诉中国企业,但却不承担举证责任,这导致“反倾销”已成为外国企业可以随意揉搓中国企业的工具。而随着欧盟最近否决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请求,随着美国公布其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6项标准,我国“入市”可能和当年“入世”一样漫长。

  经济规律:政府应顺“市”而为

  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某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方面所寻求的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控制”,并不容易实现;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就像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文章指出的:“中国的商品份额之所以增长,是因为美国人和欧洲人希望它增长。”

  事实上,纺织品市场全球放开后,受益最大的是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一位资历极深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纺织品出口由纺织品总公司统一价格、统一数量的“统一管理”体制,和美国方面现在的“要求”出奇的一致。而从改革开放后进行体制改革之后,生产企业自己也有了出口权,彼此间竞争激烈,“内战”频繁,纺织品价格逐步降低。有厂家表示,他们的利润甚至在以百分之几十的速度递减。在目前的贸易当中,中国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飞机。可以说,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是以中国其他方面的市场开放为条件获得的应有回报,是一个权利和义务平衡的结果,是中国企业理当享受的权利。

  中国不少地区还处于发展阶段,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月薪一千左右就可以招来不少工人,所以纺织品的价格极低,一些纺织品产地的服装批发价格甚至可以达到一件棉衫只需人民币3元。这,在欧美等国家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即便在出口贸易中,价格虽然被严重打压,但对于大多数中国纺织品厂家来说,仍然有利可图,并不存在“低价倾销”的问题。但由于“设限”的影响,中国部分纺织品生产企业面临严重危机,一些小生产企业主甚至已经在生死边缘挣扎。

  然而纺织企业更担心的是,因贸易争端引发政策连续变动,给纺织业带来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一位企业主对记者说:“如果还要担心货发过去,对方让不让入境之类的问题,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市场报》 (2005年06月07日 第二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