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十四家城商行联手攻取中间业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5:4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推出银行间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合作计划

  14家城市商业银行这次合作将通过资金项目本身的运作,为各家项目发起人提供准确的市场分析报告,提升资金运作能力;同时联合进行基金、国债和信托产品的销售工作,共同实现中间业务的突破

  日前,南京市商业银行等14家城市商业银行再度共同推出银行间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合作并不仅仅围绕资金的市场化运作,而是要以此为纽带谋求区域合作,打造中间业务合作平台,闯出一片新的生存空间。

  资金联合投资

  南京市商业银行、无锡市商业银行等14家城商行不久前聚首南京,再度发起设立银行间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合作计划。经发起人共同推举,南京市商业银行担任项目的管理行,无锡市商业银行担任项目的托管行,项目运作资金为5.6亿元,项目运作期限为3年。

  资金联合投资项目在银行间市场已经不是首次。2003年5月,南京市商业银行联合江苏省内11家商业银行率先在银行间市场共同发起成立了银行间市场联合投资项目,运作资金为3.8亿元,期限为两年,项目运作的管理行也为南京市商业银行。

  目前,该项目已于日前到期清盘,经过两年的运作,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了2.8%,远高于目前债券基金的投资收益。此次,南京市商业行等14家城商行再度联手发起成立新的联合投资项目,便是前次项目合作成功基础上的又一次延续。

  从该项目的14家发起行情况看,参与前次项目的11家省内城商行再度全部加盟,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3家新机构。其中,有两家为省外的城商行,分别是吉林市商业银行和日照市商业银行。

  运作商业汇票

  新项目依然采取封闭式运作,项目募集资金的投资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债券分销、买卖、回购及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业务方式,投资工具为债券、央行票据和商业汇票等。

  显然,与以往相比,新项目的盈利空间在扩大,延伸至目前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尚无法触及的商业汇票领域。

  但与此同时,项目的风险控制也同步加强。根据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投资组合的综合久期控制在5年以内,其中商业汇票仅限于转贴现操作。

  谋求区域联合

  然而,成立一个新的投资项目并不是这14家城商行的最终目的。在经历了两年运作后,资金联合投资项目演变成城商行寻求经营模式变革的一个突破口。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末,112家城商行资产总额已达14552亿元,是继4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中国金融业的第三梯队。

  然而,从个体上看,由于城商行自身规模小,业务创新能力弱,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差,在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包围中,单个城商行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城商行中间业务势单力薄,受制于地域限制,无法利用国内已经成型的资源来扩展中间业务。为此,今年4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提出对城商行的监管思路是以继续推进分类监管政策,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和区域联合。这无疑为眼下城商行合纵连横的举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于是,在此次项目合作过程中,参与的14家城商行共同提出了建立区域联合的构想。一是通过资金项目本身的运作,为各家项目发起人提供准确的市场分析报告,提升资金运作能力。不远千里从吉林赶到南京的吉林市商行计划处负责人尹佩珩告诉记者,该商行投入项目的资金仅是资金运作中的一小部分,参与发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这一项目的运作,快速提高本行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水平。

  二是在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中间业务合作平台,由14家城商行联合进行基金、国债和信托产品的销售工作,共同实现中间业务的突破。毫无疑问,一个整体平台运作,将比单个城市商业银行的单打独斗更有优势。南京市商业银行资金运作中心总经理束行农说,在未来的储蓄国债发行和基金销售过程中,通过平台争取销售权利的可能性将更大而且成本更低。

  三是建立应急性资金解决方案,同舟共济,为发起人解决突发性的短期资金流动障碍。

  为了使合作更为紧密。此次14家城商行还共同制定了《银行间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此举,一方面借鉴基金管理的经验,规范项目操作程序,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常效联系机制。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将每季度召开一次发起人会议,在起到监督项目运行作用的同时,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作者:记者 秦宏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