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中国纺织业沉着战一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1:10 商务部网站

  自2005年6月1日起,中国共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紧抓不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为他们的纺织企业求得一支“止痛针”另外一个用意很可能是想为逼迫人民币升值赢得所谓谈判砝码

  5月30日,中国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宣布了自2005年6月1日起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关税进行
进一步调整的决定。该决议规定:对2005年1月1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日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同时取消;取消对亚麻单纱征收出口关税。经上述调整,连同已于2005年5月20日决定停止征收出口关税的2项纺织品,自2005年6月1日起,中国共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中国诚心诚意解决问题的态度和采取的一系列负责任的措施都未能挽救“后配额时代”的命运,严格意义上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只存在了133天,便随着美国5月13日重新对中国3类服装产品配额设限而终止了。之后,美国追加限制种类,欧盟开始“特保”调查,似乎决意要将“后配额时代”置于死地。

  此前有媒体评论,中国在5月20日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是在美欧等国政府的压力之下,在舆论激流的冲刷之中的“不堪重负”之举。然而,中国5月30日的行动不但表明了自己对待纺织品一事的态度,更折射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坚决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姿态,使得先前那些“中国骨气”怀疑论者的言论不攻自破。

  捍卫正当权益

  对于中国政府5月30日表现出来的“强硬姿态”,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戴炳然教授称,“这是我们中国的正当权益。”戴炳然教授表示,解决国与国之间贸易摩擦的最好途径就是谈判与对话。为了给纺织品贸易谈判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曾经诚心诚意地做过一些事情,采取过一些措施。然而,面对中国的善意举措,美欧非但不珍惜,反而得寸进尺,日趋嚣张。对于欧美甚嚣尘上的狂妄作风,中国被迫采取强硬措施捍卫合法权益。

  其实,对于纺织品贸易问题,正如中国政府此前所表明的那样,中国对维护国际纺织品贸易平稳发展一直抱着诚心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正是出于这种态度,自今年1月1日,也就是从纺织品配额制“寿终正寝”的第一天起,中国就宣布对148种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欧盟“三驾马车”外长时也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从宏观上加强对纺织行业的引导和调控,主要运用经济的手段,控制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过快增长,促进中国纺织品贸易体制转换和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接着,中国又于5月20日再次宣布大幅调高纺织品出口关税。但是,中国的诚意非但没有得到美欧积极回应,反倒令他们进一步对中国纺织品加设限制。美国不但于5月13日对中国的3类服装产品设限,随后又于5月18日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另外四类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将启动“特保”程序的中国纺织品扩大到7类。与此同时,欧盟也违背此前“将启动紧急特保程序日期推迟到5月31日”的承诺,于5月27日向中国的T恤和麻纱两类纺织品“提前宣战”。

  纺织品对于中国经济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说,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已经给中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美国对中国7种纺织品的“特保”行为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中国22亿美元的出口和16万人的就业。欧盟对中国两种纺织品设限,也影响到3亿多美元的出口和相应的就业人数。面对中国纺织品目前承受的“双重压力”,薄熙来部长一句要为中国纺织企业“撤掉八两负担”的话语自然合情合理。

  欧美“如意”算盘

  就纺织业而言,美国这一行业的总产值在其GDP总量中的比重还不足1%,从总的产业结构上看,欧洲大部分国家产业发展重点也不在纺织品上,那为什么欧美硬是要对中国纺织品“死缠烂打”呢?他们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清华大学经管院教授朱玉杰介绍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逐步深入,世界经济对于各国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适应当今这种变化,就必须对其原来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点发展他们的强势产业,逐步丢掉那些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然而丢掉一个产业就意味着与此相关的工人必须另谋出路,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社会和政治原因,由此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欧美对于中国纺织品“紧抓不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为他们的纺织企业求得一支“止痛针”。

  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咨询部主任冯军那里了解到,现今,美国的一个纺织业工人平均每小时的工资是20至30美元,欧洲的纺织业工人最少的也要每小时十几美元,而中国纺织业工人平均每小时的工资只有十几美分。

  这种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使得欧美高成本的纺织业无处可逃,并终将会拜倒在中国纺织品的“石榴裙”下。对于中国纺织品来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铸就了强大国际竞争力,使得纺织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产业。该产业上千亿美元的年产值直接关系到5万家企业和1900万就业人口,间接涉及到数亿提供原材料的农民和其他相关产业就业人口。因此,这一行业的全球贸易战略决不可等闲视之,既为现时国计民生所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除了寻求“止痛针”之外,据戴炳然教授分析,此次欧美拿中国的纺织品“开刀”,其另外一个用意很可能是想为人民币汇率事件赢得谈判砝码。然而,中国5月30日的表态给了他们一个清晰的回答:以和为贵促双赢是中国处理此些问题的基础,但若对方执迷不悟,那中国也不做“没有原则性的妥协”,必将“该出手时就出手”。

  协商才是上策

  事情既然发生了,就肯定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戴炳然教授和朱玉杰教授都表示,对中美欧三方而言,纺织品贸易纠纷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就是谈判与协商。通过磋商,大家相互谅解,互相做出必要的让步,把各方的损失维持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对三方都有益。两位教授分析,为纺织品贸易纠纷而使中美欧三方长时间陷入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对三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所购买的10件衬衣中就有7件是中国造的,美国人自己也清楚,美国的纺织业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纺织品比其他国家的都要便宜,舍弃物美价廉而购买同类高价产品无疑是舍本逐末。从美国紧急派出其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贸易代表波特曼访问中国可以看出,美国人也意识到,纺织品一事还得尽早协商,中美欧还是早日“化干戈为玉帛”方为上策。

  冯军对古铁雷斯到访能否协商解决争端表示乐观,他认为,能够在移交WTO之前就协商解决此事无疑是三方最好的选择。倘若三方经过谈判后仍不能达成共识,那就只好把此事移交WTO去裁决了。即便如此,裁决的结果仍然要经多方协商才可付诸实际行动。(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