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军的关注,使我特别注意到,目前经济类媒体上军事术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好象是“战略”,排在其二或者其三的大概就是“航空母舰”了。
几乎每一天都有“打造新航母”、建造“超级航母”的消息从某一处传来。商业航母、金融航母、地产航母、通讯航母、人才航母、电影航母……几天前有消息称某城市律师业竟然也开始建造“航母”了。
可惜,这些“航母”与海军无关,都是虚拟的。
“航母”是什么?
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军舰,为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通常在多艘巡洋舰、驱逐舰等护卫下组成航母编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海军大辞典》对概念解释得简洁而清楚。
有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有10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共计25艘。
中国还不在拥有者的行列。
为什么要建造航母、造什么样的航母?前一个问题主要是由一个国家的战略思想决定的,而后一个问题不仅取决一个国家的战略思想,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实力,这显然不是问题,问题是,航空母舰是否能为中国海军赢得更大的战略优势?
一如航母之大,航空母舰的话题也同样是个大话题,并且是个有激情的大话题。但大话题显然不是大话。
近几年,深圳和天津先后从俄罗斯购入了退役航母“明斯克号”和“基辅号”,并改造成了主题公园。
“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件好事,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航空母舰都能被各自的国家改造成博物馆,或是军事主题,或是其他主题,那么,世界上可能就和平了。”“明斯克”号首任舰长科拉基耶夫将军的这句话很让我感慨,我特别注意到了他所强调的“各自的国家”。
我的几位海军朋友的观点与他们的俄罗斯同行很一致:按照一般惯例,这熔铸了本国、本民族的灵魂、传统、荣耀和历史的见证物,真的应该由他们自己来保存、保管,哪怕沉没在他们的海底,举行一次隆重的海葬。我个人甚至认为,如果对海洋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对海军文化以应有的敬畏和尊重,这几艘“航母”不买也罢。
一个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为何“航母”这个词使用频率如此之高?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是不是首先就犯了一个概念模糊或者说根本就是概念不通的错误,而且这是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这不是个小问题。概念是什么?是最基本的东西,是ABC,是出发点。从这里就开始出错,要错到哪里、错到何时才算完?
或许有人以为这不过是某一媒体或某一企业、某一部门的一时兴起。即便如此,你干吗非用一些你自己也没弄清楚的词来唬了自己再去唬别人呢?
仅仅是因用错了一个词做做文章倒也罢了,事实上,仍然以企业、行业为例,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整合”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平台”甚至“超级航母”,却并不是个案,仍具普遍性。此类“航母”的“聚合效应”也许会有短期体现,但更多的时候,多种机制并存以及由此产生的纠葛,同样正显示出更强大的阻力,并且阻力会与日俱增,使你的“航母”先失去深海打击能力,继而又丧失制空权,最终充其量只是一个空壳大货轮。这并非耸人听闻。
“大手笔”、“大动作”在有实力的前提下属于“大气魄”,不然,一味地“贪大求洋”,便显得不够冷静、不够客观,便显得不那么成熟。
说到成熟,我的关于“航母”的话题含义似乎就清晰了。稍稍往深里探究,一个“航母情结”似乎是所有问题的症结,它在一定层面上还是暴露出我们许多人心态上的“幼稚”。
全面的身体健康,应该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可不可以这样说,全面的小康社会,自然也包括积极的国民心态。鉴于历史经验的启示,中华民族真的有经学习从而形成成熟的民族心态的必要。所以从现在起,如何构建一个自信的、坦荡的、乐观的、不卑不亢的、负责任的大国心态,将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