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透露,自去年12月13日开始,上海米其林轮胎厂停产放假,目前停产已近一个月。米其林中国总部对停产原因的解释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发展速度减缓,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调整米其林的生产和库存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有关专家表示,以世界三大轮胎巨头-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司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加紧抢滩中国市场,而一大批国内企业也纷纷跟进。然而,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疲软,降价
成为强心剂,但每一“针”都扎进了轮胎,“针眼”多了,泄气的轮胎会使车速放慢。
专家指出,要高度重视轮胎市场出现的外商投资热,并尽量减少国内企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中国汽车及轮胎市场需要找到补胎剂,需要练出强健的心脏和双腿,才能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一、中国轮胎经历蜕变
在任何一家外资轮胎巨头的眼中,中国轮胎市场都是一块日益膨胀的“大蛋糕”。在中国汽车业“井喷”惠及轮胎业,中国市场异军突起之际,外资轮胎巨头怎能抗拒这一市场的诱惑。可以说,中国轮胎生产领域已经成为群雄角逐之地,各轮胎巨头无一不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截至目前,排名世界前十位的轮胎企业中,除德国大陆公司外,其余9家已全部进入中国投资设厂,而且外资巨头的本土化生产脚步也在加快。2002 年底,外资及控股企业子午胎产量已超过全国总产量的60%;到2003 年底,这个数字已扩大到 70%。专家预测,5 年内将扩大到 80%。
外商为什么会对轮胎市场这么热衷呢?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长鞠洪振分析,首先,国家从 2001 年 1 月 1日起取消了子午线轮胎10%的消费税,使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的利润增大,因此吸引了一批新的投资者。其次,中国目前对轮胎行业的外商投资比例的限制要比汽车整车企业宽松得多,这一政策也吸引了国外轮胎生产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此外,我国轮胎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国内汽车生产和消费。我国汽车工业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高速公路迅猛增长,目前已达2万多公里,这给轮胎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较大的市场空间;轮胎的出口量大幅增加,2004 年 1 至 11月份出口量同比增长8.7%,出口额达65亿美元;发达国家汽车消费市场日趋饱和,造成全球汽车产量增长减缓甚至下降。所以,国外轮胎厂商纷纷倾向中国市场。以米其林全面控股上海轮胎厂为标志,国外轮胎生产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服务等优势大举进入中国。
自 2004 年初开始,米其林旗下百路驰、PILOT 两大品牌相继在中国上市,同时,米其林在上海将增加投资几亿美元,力争在2004年内将上海回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米其林轮胎生产基地。而米其林还将在中国新开 100家轮胎零售店,发力之猛让国内轮胎业界惊叹和警觉。
世界轮胎界的另两大巨头也不甘示弱,固特异已经增资 1.2 亿美元在大连扩建生产基地,将大连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到530万条/年;普利司通也增资 10 亿日元对天津工厂进行扩建,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条。再有如世界轮胎业排名第七的日本横滨轮胎也加大对华投资,计划 5 年内增资 2 亿美金,扩大杭州现有工厂的产能,并于3年内在广东建立新工厂。
这厢外资巨头竞争叫嚣得热闹,那厢各省市尤其是偏远省份和地区小工厂、小作坊还是一茬一茬地冒出来,它们根本不具备资金、技术实力。这些小企业只看到目前由于汽车交通运输业发展导致的子午胎市场短缺而盲目上马投资。歌舞升平之状好像外资巨头的进入和它们毫无关系。这种竞争格局是国内企业和外资巨头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吗?答案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小企业上马后,高额银行贷款利息导致投资无法保证,再加上根本没有技术支持,产能无法扩大,达不到规模经济,从而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国内几百个轮胎企业里,超过百万条子午线轮胎生产规模的企业不超过20余家,大多数企业只有十几万条或二三十万条的年产量。估计在 5年之内,50%以上的国内企业将垮掉或被兼并。以后真正的竞争还是集中在几个大品牌之间,最近的几年不过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缓冲期。
二、投资过热“扎破”轮胎
基于中国放宽对轮胎行业的外商投资比例限制,以及我国轮胎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国外轮胎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一大批国内小厂纷纷投资设厂。而全钢子午线轮胎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现有的大厂退赔率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的小厂成功率极低。而且这种投资主要靠银行贷款,搞不好银行的钱将被牢牢套住。此外,这些小厂上马后,一旦开不了工,外资企业即低价收购,最终受损的是国家。
日前发布的《中国汽车供应商行业调查》表示,中国汽车供应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生产能力增加的速度超过了预期的市场增长,产能过剩的问题正在悄然形成。同样的困局也出现在与之密切相关并一同疯狂的轮胎行业。中国轮胎市场也呈现投资过热的“过于景气”,潜伏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预计2005年国内全钢子午线轮胎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2000万条。如果国内市场不能有效开拓,那么全钢子午线轮胎市场竞争将加剧。生产能力也将严重过剩。
事实上,跨国轮胎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攀比产量,在零售批发、服务网络上也在进一步扩张。轮胎巨头们也在感受到和整车市场一样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上海米其林轮胎厂2004年12月13日开始停产放假,目前停产已近一个月时间。业内人士分析,用于零售市场的替换胎销售应该相对稳定,米其林回力所以出现短期停产是因为原配胎出现严重减少。2004年年末,车市出现严重积压,不少厂家已经纷纷停产放假消化库存,米其林的停产应该与此密切相关。
米其林中国总部对停产原因的解释是,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发展速度减缓,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调整米其林回力的生产和库存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这个举动和中国汽车行业的许多主要生产商在过去几个月内所采取的行动是一致的。同时。米其林还表示会研究市场的发展需求,谨慎地扩大产能,并调整业务以适应目前短期效应下的市场变化。
在两年前中国车市出现了“井喷”的行情,那时的车市几乎可以说是车车皆背,只有买不到,没有卖不动。当时,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只有一个办法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加价”。国际汽车巨头也纷纷增资扩产,解囊掏钱到中国车市来淘金。然而,2004年供求关系失衡,降价成了中国汽车的强心剂,但每一针都扎进了汽车轮胎,针眼多了,泄了气的轮胎会使车速放慢。
专家分析,千万目前企业盲目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由于汽车及交通运输业发展,全钢子午线轮胎供不应求,从而吸引企业盲目投资;地方政府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在对行业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支持其发展,一些本来没有全钢子午线轮胎技术,靠从别的单位挖几个人就开始卖全钢子午线轮胎技术,这为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盲目投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长鞠洪振认为,目前新上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主要存在几方面问起:一、投资主要靠银行贷款,企业利息负担重,加之设备和技术均靠引进,须以外汇结算,汇率的变化将导致原有债务成倍增长,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难以有更多的投入资金进行新的发展。一旦项目搞不好,最终受损失的是国家。二、目前世界子午线轮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钢子午线轮胎是轮胎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对技术、管理要求较高,不是挖几个人才就能支撑局面的。三、国外轮胎企业年产量一般为200万到 300 万条,超过 500 万条的也很多。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超过百万条的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也不过20余家,大多数企业只有十几万条或二三十万条的生产规模。这种规模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银行应该形成共识,把轮胎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制定新的产业政策,从产品质量、工艺标准、市场销售、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加以引导和约束,银行应对不符合市场条件的项目停止贷款。应鼓励在老厂原有全钢子午线轮胎技改项目上填平补齐,这样比铺新摊子投资要少得多,且易形成品牌。新建企业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在工艺条件、结构设计、配方及操作参数等方面难以达到技术要求,因此难有新产品开发的条件和技术更新换代的优势。
国家应下决心整顿市场,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就应该扎扎实实、切实有效地抓好。目前我国的认证制度还有很大漏洞,国外DOT等认证采取的是信誉担保,而我国市场信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认证缺乏有效监督,极易使这项有益于规范轮胎市场的工作流于形式。轮胎是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产品,应该切实采取措施,使认证制度达到初衷。
此外,有决策权的部门就多听取行业意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自1984年成立至今,对国内外行业和企业情况、行业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均有较深了解,协会有一批专家可以为政府决策、银行贷款提供咨询,以减少项目投资的盲目性。
三、胎业的自我拯救
分析人士指出,按中国轿车市场 5 年后将达到 300 多万辆规模的估计,配套市场也就是1500万条的需求量,那么大家过剩出来的产能除了出口就只能寄望于零售市场填平了。这便是几大巨头急于拓展国内替换胎市场的主要原因。
据称,中国生产的轮胎每年约有 1/4 出口。2003 年出口 4565.9 万条,其中2/3为斜交胎。而目前中国市场上斜交胎受子午胎挤压,市场严重萎缩,企业基本无利可图,因此加大轮胎出口不失为企业发展策略。而在出口市场中,印度轮胎市场蕴藏较大商机。
印度汽车工业在经历了近 40 年的封闭后,近10年逐步向世界开放。如今,在印度拥挤的街道上同时跑着老式汽车和世界上最新式的汽车,同时印度自己生产的新车也不断涌现。然而,印度轮胎工业却并未见有太多的新气象。
印度轮胎市场的现状,也为中国轮胎出口提供了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斜交胎生产国,且斜交胎质量较好,价格也不高,比较适应印度市场的需要。对轮胎工业而言,中国较印度有更大的优势。且随着印度路况的改善,中国子午胎出口前景也较好。印度已成为世界上继中国之后又一大市场,因此,中国轮胎企业应重视对这一市场的开发。
另外,在印度市场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还有为轮胎工业配套的橡胶助剂、骨架材料、炭黑、合成胶及各种轮胎生产设备等,中国企业也己加强了在这一领域对印度的出口。
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全球轮胎“巨无 霸”对中国的终端正在酝酿的一场变局。米其林中国市场及销售总监龙祺表示,车市整体增速放缓,从OEM(原厂配套)市场取得更大销量希望渺茫的跨国轮胎公司正将竞争的重点转向替换胎市场。据了解,包括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在内的几大轮胎巨头,都将大举拓展中国的替换胎市场,而一场激烈的“渠道之争”在所难免。
事实上,和其他在 OEM市场承受到整车厂越来越大降价压力的零部件企业一样,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的“渠道之争”2004年以来已经非常激烈。各方甚至已经在销售网络上已经开始直接“交火”。数月前,米其林旗下的轮胎连锁店驰加(tyreplus) 在中国的第100家店开在了“对手”固特异的家门口,而这家经销商正是由固特异旗下的轮胎连锁店-金鹰店“叛变”而来。
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祖杰先生曾委婉地表示,作为中国市场上惟一的全新轮胎零售服务网络,驰加在中国推出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第100家驰加店的开业是中国轮胎服务网络建设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轮胎售后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正在细节处展开比拼。轮胎销售不受品牌限制成了米其林从竞争对于挖墙角最大的武器,而米其林显然很乐意其他轮胎专卖店也加入它的网络。
作为位居中国第二位的国内轮胎生产企业,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在外忧内患的竞争格局中不断艰难前行。谈到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时,该公司副总经理葛国荣在深谙危机的同时还是对国内的轮胎企业发展充满了乐观。他认为外资品牌真正渗透到中国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国内企业要紧紧抓住这最后的喘息时刻不断缩短距离。
过程之长原因在于:一是适用性。中国的路况和中国汽车的超载情况都是外资轮胎企业在深人中国市场前不得不做出调整的地方。欧美国家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且很多高速路不限时速,因此技术研发多集中在提高速度和高端性能上。再有就是中国普遍存在超载严重的问题:一辆规定承重量为5吨的卡车实际载重25吨都不算出奇。二是汽车对于轮胎品种规格的限制。比如国外有些汽车使用没有内胎的轮胎,而国则基本没有。外国轮胎企业必须要根据中国的汽车生产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三是销售网络的建设问题,需要外国企业付出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问题是,这个调整的过程究竟有多长,是否足够国内的企业“补钙”?葛国荣的预测是,轿车轮胎这方面不会超过两三年,原因为中国的轿车合资企业多为外资主导,直接配备专用轮胎,且轿车行驶的路面条件不恶劣,通常也不存在超载现象。相对而言,卡车轮胎的调整过程要长一些,大概需要5年以上。因为卡车超载和不规范使用轮胎的现象严重,给外资轮胎企业的进入无形中设置了障碍。
作者:林华
《中国外资》 2005年 第3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