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现代制造业崛起顺义制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0:00 北京现代商报

  “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十年前,“温州制造”曾经火爆一时,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其后,“上海制造”开始活跃起来。相比之下,北京因为缺乏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一直无法叫响“北京制造”。

  随着北京提出建立现代制造业基地,特别是“现代汽车”进驻顺义,顺义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范本,索尼爱立信、JVC等技术型跨国公司的入驻,使现代制造业的概念进一
步清晰起来。如今,北京人对“顺义制造”已经不再陌生,它正成为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的一面旗帜。

  经过20多年调整,顺义一、二、三产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57:33。特别是工业实力愈发雄厚,增长态势十分强劲,全区工业总产值目前已占到首都工业经济总量的八分之一,10个远郊区县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的绝对额及其增长速度均位居远郊区县首位。

  现代制造业——从“零”到“领”

  1980年以前,顺义被誉为“京郊粮仓”,工业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拥有一些小型工业企业之外,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全区仅有牛栏山二锅头(当时为北京特曲)为轻工部优质产品。

  八十年代,顺义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抢抓机遇,逐步发展形成了食品、饮料、服装等投资少、见效快的都市型工业,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发展规划,确定了10余种产品优先发展。

  截止1994年底,全区工业利润的85%和上缴税收的73%集中于“两瓶酒、一盘肉”上,即燕京啤酒、北京醇白酒和鲲鹏食品,支撑了当时顺义经济的大半江山,成为地区实力的象征。

  随着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工业区、林河工业区等一批重要经济功能区的快速发展,顺义工业的支柱地位更为突出。2004年,全区2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0.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林河工业区是中国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之一,投资20亿元的有研硅股、投资10亿元的北京一机床落户于此。2004年林河工业区(含北京现代)实现生产总值44亿元,税收16.1亿元。该区正以汽车制造及零配件、微电子、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四大产业为核心,向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汽车产业异军突起

  北京市2002年提出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的概念时,韩国现代与北京市签订协议,“北京现代”在顺义降生了。

  北京现代汽车生产基地承载着首都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梦想,书写着顺义人发展经济的现代速度。基地自2002年启动以来,累计引进北京现代、摩比斯、海斯克、江森座椅等13家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企业,2004年,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利润25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全国车市走入低谷的时候,北京现代依然高歌猛进,销售量从第十名跃升至第二名,撑起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一面大旗。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最不被看好的韩国车,竟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走俏全国,谁也没有想到,北京这样的没有任何人力成本优势的地方,竟然能够迅速崛起,事实证明,现代制造业确实是一条适合北京发展的思路。

  北京现代的成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包括汽车界的权威们,“它活不过五年,火不过两年。”但事实证明,现代汽车是目前中国最具活力的汽车企业。当人们回过头来仔细琢磨其中的原因时,不能忽略顺义本身带给现代的东西,政策上的高度倾斜,区位上的比较优势,甚至诸多琐事上的配合,顺义区委区政府功不可没。

  电子产业群落——隐性冠军的热土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北京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也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电子技术及产品方面,顺义已初步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到设备、材料研制互动发展的格局,一个较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已具雏形。

  2000年10月,位于顺义东南的北京林河工业开发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雄厚的资源优势,在众多开发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入驻园区的主要代表企业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有研硅股”),拥有我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八英寸单晶硅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额可达20亿元人民币,年创利总额可达5.6亿元人民币。

  由于很多产品只是应用于某一专业领域内,因此整体社会知名度不强,但其极强的行业知名度,造就了一些所谓的“隐性冠军”,林河开发区就是产生这种隐性冠军的一块热土,到目前为止,行业内居于领先位置的品牌已经达到了十个。

  为追踪国际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发挥北京地区科技和人才优势,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落,北京林河工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了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并引进了业内的龙头企业——北京第一机床厂,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年创产值11亿元人民币,年上缴利税8000万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额可达2000万美元。该项目将建成我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

  商报记者 冯秀英 J053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