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给予政策、资金倾斜的重点地区,我国向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贸易往来的窗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全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资金、信息、物流中心,中国西北部地区发展最有潜力的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4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46.1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在西部12 个首府、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
农业 以生产无公害蔬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 发展观光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经济初具规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疆位于前列。200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3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132 元。
工业门类较齐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导行业,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天毛、美克集团等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石油化工、纺织品生产基地,新疆工业经济中心。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46.91亿元,占全疆的29.1%。
商贸业繁荣发达,是全市主导产业,全疆的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市内有商业、饮食业网点3.6万个,有各类市场257个,有边疆边贸、华凌综合建材、大小西门服装鞋帽、商贸城等一批年成交额达数十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2003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 亿元, 占全疆的 40.87%, 各类市场年成交额达270多亿元。
金融保险业 体系完善,服务健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保险公司、知名证券公司相继在乌鲁木齐设立机构。2003年,全市拥有607个金融机构,金融资产超过百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85.8 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73.78亿元,分别占全疆的40.8%、46.4%。
对外经贸发展迅速。九十年代以来,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服饰等经贸洽谈会的召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相继建设,市区内5个二类口岸设立开通,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己成为全疆出口商品基地。2003年,全口径进出口贸易总额21.7亿美元,其中,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9.6亿美元,出口4.2 亿美元,进口5.4亿美元。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79万美元,实现招商引资 91 亿元。
会展经济 乌鲁木齐每年 9 月 1 日7日举办国家四大交易会之一的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每年8月18日-25日举办中国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每年7月18日举办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服饰节。每年12月次年2月举办新疆民俗冰雪风情节。2003年乌洽会对外贸易总成交额超过16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及利用外资成交总额近5亿美元,内联合作项目和国内贸易合同成交额达 512 亿元人民币。乌鲁木齐市交易团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贸易项目 132 项 ,总金额177.52 亿元。2003 年,华凌建材博览会成交贸易总金额 42.5 亿元。
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是新疆旅游集散地和重要的目的地。乌鲁木齐自然、人文景观奇特,饮食、购物、娱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博格达雪峰、一号冰川、夏季是避暑胜地、冬季是天然滑雪场的--南山自然风景区、水磨沟温泉风景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达摄城、汗腾格里清真寺、红山镇妖古塔、新疆民街、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 色、香、昧、形俱全的新疆 风味饮食 , 使游客流连忘返。 2003 年 ,全市拥有 79家星级以上的酒店和众多的宾馆、旅店,全市接待旅游者(含一日游 )509.9万人次,占全疆的50%,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47.1亿元。
科技教育 体系完备 , 是全疆和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科教中心。 2003 年末 , 共有中小学校308 所 , 其中,有在全国享有声誉的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 13 所。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到 8.61万人, 成人在校生人数达到 3.75 万人 , 每 10 万人口中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数 4000 多人 , 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2003年,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
文卫体育乌鲁木齐文化、体育生活丰富。现有设施较为齐全的体育场馆2座,图书馆3座、影剧院22所,有歌舞之乡之称。卫生防疫网络体系较完备。全市有医疗机构1084个,卫生技术人员18486人。并建立了覆盖全市的120 急救网络体系,是全疆卫生医疗条件最好的地区。
(信息来源:乌鲁木齐市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新疆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