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16万“海归”仅6500人进深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13:1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远远低于北京的4万人上海的5万人

  本报讯记者叶红菱 通讯员徐秀英报道:当前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刻不容缓,但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彭剑锋日前说,没有构建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是阻碍珠三角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之一。

  人才吸引力受挑战

  据介绍,从国内改革开放至今,在累计的16万海归人员中,有1/4北上首都,5万人留在上海,只有6500人南下深圳。珠三角地区在高素质人才引进上的落差可见一斑。近两年来,随着长三角经济地位的上升,以输入型为主的珠三角人才吸引力开始受到挑战。打通珠三角的人才供应链已成为当地人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彭剑锋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布局,人才的流动也愈发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如何改善人才的生存环境、如何建立合理的人才配置机制、如何优化人才结构,成为制约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而能否吸引到足够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具备国际化视角、国际化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将直接影响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人才升级刻不容缓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认为,珠三角面临着比产业升级更迫切的“人才升级”问题。他认为,珠三角地区在高素质人才数量和人才储备上与北京、上海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超过16万,其中选择留在北京的超过4万人;选择上海的在5万左右,而深圳到2004年底才刚刚超过6500人。普通高校的数量:北京78所,上海59所,深圳只有10所。张认为,从深圳可以看到整个珠三角的人才结构、人才布局都是不完善的。人才的引进、人才的交流对于珠三角而言极其重要。

  提升人才素质

  张建国认为,目前珠三角在人才升级问题上面临三个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创新型人才的流失。主要指许多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在选择自己创业的时候,将创业的城市瞄准了北京、上海,选择深圳的并不多。第二,国际化人才的匮乏。深圳和珠三角拥有华为和TCL这样走在国际化进程前列的企业,但是整个区域所拥有的国际化人才的数量还不能满足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第三,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不理想。在人才生活环境、发展环境、创业环境等方面,珠三角地区还有诸多的不便,与北京和上海相比较差距更加明显。据张建国透露,在构建全球化的人力资源信息和管理平台方面中,中华英才网已经在实际运作之中。中华英才网将针对华南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调整的状况,充分发挥网络全覆盖的技术优势和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的业务优势,从人才资源引入到人才素质提升,向华南地区的广大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