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换一个角度看纺织品贸易争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9:31 上海证券报 | |||||||||
在目前备受关注的中国纺织品争端事件中,有一个现象极易被大家所忽视:中国的许多纺织品是以贴牌生产以及欧美公司业务外包的形式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或者是欧美大型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与其本国业务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往来日渐频繁,这些因素导致了今年以来欧美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激增。 近日华尔街日报以"美国袜厂在贸易问题上分歧严重"为标题发
有分析家指出,这场争论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制袜业内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争斗,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人士和那些执意要使生产业务留在美国的经理人之间的争斗。这种争斗为一些政客呼吁对进口来自中国的产品实施贸易限制并迫使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借口。 另外,欧美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与本国业务之间的关联贸易比重不断上升。欧美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在中国建厂或加强在华采购业务,通过增加其中国业务与本国业务的贸易往来,来提高其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例如,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到一半比重,而加工贸易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占到了80%比重。因而,有美国经济学家指出,不是汇率变化而是美国的需求推动了其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需求,并部分地抵消了美元贬值,有利于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 那么,上面的叙述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已波及到欧美国家包括纺织业在内的所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这些产业开始分化并出现了分歧。分歧的一方是那些将生产业务外包出去的跨国公司,另一方则是那些被海外生产商抢走订单的小供应商。第二,引起中国纺织品争端的根源不是因中国汇率机制导致纺织品定价过低,而是欧美市场对具有成本低廉竞争优势的中国纺织品的巨大需求。 因而,导致中国纺织品争端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欧美国家自身,欧盟尤其是美国在中国纺织品争端问题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和要求人民币升值,无助于减少他们的贸易逆差,同样也是不明智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