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宾西“三变”造就投资大磁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8:56 黑龙江日报

  在宾西开发区,浙江海运集团属下的宾州水泥公司正在抢工期,以确保6月底第一条生产线点火烧窑。

  宾州水泥是我省招商引资位次居前的大项目,也是宾县招商引资的代表作。近年来,招商引资被各地视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政府的第一要务。地方靠什么吸引客商;政府应该提供怎样的服务;如何提高完善招商平台,提高投资效益。透过浙江海运宾州水泥项目,可
窥一斑。凸显自身的比较优势

  2004年初,浙江海运集团与宾县政府达成协议,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400万吨的省内最大的水泥制造基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接近尾声。2006年底,将建成第二条生产线,实现设计能力。

  浙江海运集团是国资控股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主营海运,这次来宾县涉足水泥制造业,是第一次实施跨行业、跨省际的战略转型项目。

  浙江海运集团办公室主任鲍文忠负责宾州水泥项目的前期督办。他对记者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吸引内地投资的大磁场,具体到宾州水泥项目,吸引力来自这里的资源、市场、区位、环境等比较优势。

  鲍文忠说,宾县有1亿吨石灰石储量,可以满足两条生产线30年的开采加工量;靠近省城,运输成本低;省内水泥年消费1300多万吨,本省厂家只能满足一半左右需求,尚有600700万吨的市场空间。而浙江海运常年储运散装水泥,对这一行业素有投资意向。

  其实,宾县的水泥生产优势早就存在,原来也有小水泥厂,但是技术、规模、质量都没有竞争力。宾县政府坚持高水平招商,尽管接洽了多家有投资意向的企业,都因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不够而被回绝。浙江海运决定上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日产5000吨回转窑干法水泥生产线,最终赢得了这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宾县并没有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浙江海运多少优惠政策。宾县分管这一项目的副县长张玉华说,项目招商是双向选择,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不能一味让利,更重要的是彰显自己的比较优势。客商要赚钱,地方要发展,要善于从双方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招商对象,权衡项目投向。跟踪服务和封闭式管理

  宾县做出规定,对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指定一名县级领导负责跟踪服务,协调企业与地方的关系。为了满足宾州水泥用电需求,宾县出资1000万元,争取省里支持1200万元,新建了一条高压供电专用线路。

  宾西开发区对入区企业实行“五个一”服务: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全程服务、一个图章生效、一枝笔审批。还给宾州水泥办理了“投资绿卡”,凭此卡在宾县各部门办事享受贵宾待遇。

  宾西开发区对入区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提供免打扰服务。有关部门到企业收费、组织社会活动等都要经过开发区审批,与企业协商。鲍文忠说,企业运转起来,需要专注于生产经营,特别欢迎免干扰的软环境。聚集效应提升招商环境

  宾州水泥的建设速度很快,建设一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按常规需要18个月,他们用12月就完成了。

  宾西开发区副主任刘德利认为,浙江海运虽然是跨行业投资水泥,但是与国内著名水泥生产企业海螺集团有协作关系,用人走捷径,公司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都是聘用的资深专家。加上资金充足,管理严格,现场调度指挥科学,实现了高速高效。这给宾西开发区树立了榜样,带来了积极影响。

  刘德利说,随着宾州水泥的落户,宾西开发区已经提高了入区门槛,追求大型现代企业的聚集效应。宾西开发区现有48户企业,固定资产超亿元的企业11户,超千万元的37户,项目总投资56.6亿元。

  开发区第一家入区企业是2003年6月启动的河北华龙集团的华龙面业。宾县政府不惜出资1200万元建设厂房,供客商无偿使用50年,为的是吸引客商,同时树立开发区品牌。当年入区的最小企业投资只有500万元。2004年,开始谢绝投资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入区。2005年,投资低于5000万元、税源小、污染重的企业被挡在门外。

  刘德利说,招商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浙江海运集团宾州水泥这样的项目拉动作用和影响力特别大,而且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水涨船就高,我们要及时调整招商标准,改进招、建、服一体化模式,保证入区企业资质优秀和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宾西开发区现在正在修编开发区规划,用省财政拨款和哈尔滨市协调的贷款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有的企业签了协议,占地闲置,迟迟没有动作。开发区准备近期进行清理,确属无力开发的要解除合作协议。

  记者手记

  采访中,

  鲍文忠还对改善当地招商环境提出建议。他说,有些手续还需要企业出人到市、省有关部门办理,周期太长,应该征求外地客商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和简化企业登记程序,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对许多农民报名当保安不愿意做有责任风险的巡检工的情况,他认为,如果当地政府在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搞一些转变农民观念的教育培训,对企业提高用工质量和当地提高就业率都有好处。

  (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猛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