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彦山 簿全海 李文学 本报记者 张广传/文
驱车奔驰在山东省招远市境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长廊”,那坦荡如砥的路面,总让人感到一份少有的舒心。就这么一个县级市,到目前拥有省道、国道公路养护优级里程已达70.7公里、良级里程72公里,综合好路率则达98.6%,名列胶东地区之首,并连续夺得烟台市公路养护质量金杯。
建设平坦大道营造满园春色
招远境内现有5条国、省道,分别为烟汕线、文三线、海莱线、黄水线和蓬水线,总长度144.5公里。年车流量300多万车次。如此大的交通流量无疑给公路养护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为保证公路健康运行,该市专门成立了公路情况巡逻队,沿途检查公路质量,坑槽、下沉、裂缝和桥头跳车等病害,并全部登记造册。与此同时,他们合理调度、统筹安排,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从放线、开挖、到修补实行专人负责,为保证养护质量,他们积极探索科学养护新办法,去年9月份,对某公路段修补油路中,针对石子水泥附着力不够强的问题,多次进行研究“会诊”,短时间内自行研制出水洗石屑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久,这项技术在全烟台市迅速推广。据了解,今年以来,他们先后修补油路23010平方米,刷油68664平方米,处理桥头跳车及路面下沉58处3500平方米。
在积极养护的同时,该市公路局把公路绿化提到了重要位置来抓,出台了公路绿化奖惩办法,对全年的新植、补植的行道树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包种、包管、包活,所有公路段两旁也不得出现绿化空白带。为解决岩石地带的绿化问题,他们先后安装土工网10万多平方米。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先后种植爬墙虎、迎春、扶芳藤、金叶女贞、常绿树种等共计1万余株,小景点绿化6个,处理横向裂缝3200多米。每逢春暖花开之时,公路两边俨然是两座望不到头的花园。
创新养护机制实现市场运作
长期以来,没钱上面要,有活大家干的“大锅饭”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去年3月,该市公路局按照“管养分离、事企分开、转变机制、清除弊端”的原则成立了路源养护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其中招远市公路局投资120万元,占60%的股份;职工持股会投资80万元,占40%的股份。配备工程车、压路机等车辆31台,一切实行股份运营,承包到组到人,盈利分红。针对工作实际,公司还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1台10吨洒水车、4台日本进口打草机、1台发电机组和2台小型切缝机,从而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在保证自身养护需要的前提下,公司积极开展对外租赁洒水车业务,寻找市场增加效益。先后承揽了威乌高速公路土工网安装工程、烟蓬线五合同路面工程,当年完成土工网2万多平方米,实施技术创新50多项,实现经济收益50多万元,整个公司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矢志公路养护同唱奉献赞歌
熟悉公路养护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然而,在招远市到处可以听到对公路养护的赞叹。仅去年一年,该市公路局先后收到各地表扬信100多封。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里的职工如此执著,矢志公路养护,同唱奉献赞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市公路局建立了专门的学习制度,并编写了职业道德“五字歌”,让职工熟读。为了寓教于乐,聪明的老职工还将“五字歌”谱成曲子,随走随唱。与此同时,还定期用身边的先进人物进行现身说法。养护科科长温树民,今年43岁,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可他总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地苦干着。早晨五、六点钟上路巡查,晚上七、八点钟回家。一年下来,行车里程竟达10万多公里。其事迹在全局广为流传。3年间,该市公路局先后举办各种先进讲座20多场次。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职工们的工作热情。一位姓滕的养护员每当谈起自己的养护工作时总是这样说:“我们工资不高,可我们有着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全市公路系统义务出勤6000多人次,先后涌现出各类先进人物20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