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美元采购预期落空 浙江纺织企业酝酿变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5:23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杭州6月2日电 (记者 董碧水) 5月25日,首个美欧纺织品采购团在浙江结束了三天的匆匆行程,和近100家浙江企业谈了两个白天的生意,留下的是120万美元的订单和768万美元的意向,相关的展会自始至终弥漫着观望的气氛。 据悉,这次来到杭州的80多家企业,年均采购量在1500万美元以上,是迄今为止国内纺织行业展会的最大一次国际采购团。浙江方面则组织了90余家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参展
据中国贸促会杭州分会的工作人员透露,采购团原计划年采购包括纺织、成衣和服饰在内的1亿美元产品,但实际上,此次意向签约的只有786万美元,正式签下订单的仅有120.6万美元。 “大家接单的时候都很小心,基本上8月以后所有受限产品的单都不接了,即使接也是非配额产品。”杭州一家企业的进出口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 浙江是纺织品出口大省,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的纺织品出口在2004年达到196.55亿元,占到全国纺织品出口的20.18%,首次超过广东而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月~4月,浙江外贸出口增幅为40.2%,其中服装类的增幅在26%左右,纺织品类为35%。 轻纺大县绍兴县,靠轻纺产业创造了经济奇迹。该县的资料表明,去年以来,绍兴县以高投入、高增长为主的轻纺产业,陷入了量增而价跌的怪圈,占全县经济总量75%的纺织业,一季度利润仅占该县工业利润的50%。绍兴县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说:“以出口为主的绍兴轻纺业,到了重视提高质量的时候了。” 目前,浙江省有纺织品出口企业5488家,其中私营企业2700多家。面对困境,浙江纺织业界开始酝酿新的变局: 一是走出低附加值泥淖,以高附加值产品扩充利润空间。 二是压缩低端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梳理淘汰常规纺织品,转向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化学纤维,加速具有特色优势的天然彩色棉、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原料的应用及新产品开发。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采取与国际品牌联合或买断、收购国外品牌等方式做大品牌;支持企业在国外设厂、收购企业、设立原料基地,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