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别把水价听证当涨价听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2:4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受浙江省物价局委托,杭州市物价局拟定于6月中旬召开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对杭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提出的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方案公开听证。此前,北京、青岛等地相继调整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其中,北京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提高了0.8元;青岛从6月1日起,每立方米的居民生活用水从1.60元提高至2.50元(参见5月30日《都市快报》)。

  而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水价正以每月10%的速度攀升,各地水价“涨”声一片。与此同时,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价改革与节水工作会议上强调,将进一步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参见5月28日《中国经营报》)。

  在这样的形势下,水价听证几乎毫无疑问地与涨价联系到了一起:越来越多的价格听证会正异化为涨价听证。日益紧张的用水形势、全国大面积的城市缺水现状,这些似乎都足以构成水价上涨的充分理由,而水价听证说到底可能会演化成仅仅是一种涨价的先期信号,甚至异化成例行公事般的一道程序。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毫不避讳地指出:“现在的水价没有完全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所以水价有必要上涨。”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同:水资源的紧缺度有必要在价格上得到体现。

  诚然,物以稀为贵。任何一种稀缺商品都能找出一些理由来支撑其价格的“市场化”,但是,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性的公共资源,为每位公民生存所必须,不可能也绝对不能等同于其他经济商品,当然也不能完全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使用。

  而按照现行的管理思维,用水价上涨来调节用水消费、体现水资源的紧缺性,显然就容易导致一个市场化的怪圈。

  我国收取水资源费的目的有两个:补充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节约水资源。而“取之于水,用之于水”则可以看作是水资源收费的最终取向。毋需讳言,水价上涨将直接刺激人们的用水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约束人们节约用水。但是,水价约束作用的意义极其有限,一个鲜明的例子是,我国水价翻了几番,但浪费水资源的状况依旧普遍存在。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有关部门利用水资源费对水源保护设施及条件进行改善的结果不容乐观。

  最近进行的一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情况调查显示:一方面,城建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成为城市修路、建房、开发区建设以及政府或部门行政开支的补助费,难以用于水资源管理。

  另一方面,水利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在各个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没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并且许多地方的水资源费并不完全用于水资源管理,而是被挪用和占用。这在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一种“为收费而收费”的认识,水资源收取的费用并未真正用于水资源保护,而是让这部分利好流入了主管部门的腰包。这样一来,水资源费涨价或多或少地就掺入了主管部门自身的“功利”因素,而其调价的公平合理性也必将受到影响。

  显然,在未能完全“净化”水资源费征收目的的前提下,水价听证就具备成为涨价听证的一切条件,水资源收费流向其他渠道的现象也必然会存在,所谓的用高水价来体现水资源的紧缺性就可能仅仅是水费涨价的一个借口,这种事先就准备好的涨价听证也就异化成了一种过场。

  必须清醒地看到,水价应否上涨的真正核心问题在于能否实现价格与使用效率的平衡,而不是从中收取多少费用。我想,只有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我们才有望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均衡发展。

  全国水价每月以10%攀升()

  我国现行水价由水资源费、水利工程费、自来水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等几部分构成。而水资源费不断上调将成水价上涨的主导因素。

  根据我国的《水法》,水资源费是指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取得取水权而向法定行政机关缴纳的水资源有偿使用费。

  水资源专家邵景力对北京水资源费上涨表示理解,“北京连续5年干旱,水库的储存量在减少,目前在逐年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力度。地下水质要好于地表水质,但是地下水是部分可再生资源,北京有2/3的用水来自地下,这导致北京地下水位还在持续下降,水资源的紧缺度有必要在价格上得到体现。”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属于较缺水国家,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世界排名在百位之后。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是中国缺水较为严重的地区,节水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通过提高价格,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不过就水资源费上涨引致各地水价上涨,清华大学环境系主任陈吉宁教授表示出些许担心,他曾多次呼吁:“资源费要取之于水、用之于水。”而不要成了涨价的借口。“水资源费征收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价与质的平衡。”

  陈吉宁认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不可能由市场调节而成,当务之急就是健全水资源使用的绩效平台,使水资源费花得清楚,用得到位。我们需要正确理解水价上涨的核心,就是价格与使用效率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而就水价大幅上涨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陈吉宁分析认为,我国在节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抬高水价将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对节水设施的投入,从而达到资金投入的平衡。而作为基础原材料,水价上调后将带动钢铁业、造纸业、电力等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但其对水价上涨的反应将会滞后。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03日 第十四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