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调价能缓解上海地铁拥堵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2:4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上海地铁调价一事,无疑意味着上海地铁要在所有上海人口中被“八卦”一次。“八卦”的理由在于地铁太普通也太不普通。作为大多数上海人生活必需的一部分,乘坐地铁就如同早上刷牙般的普通而熟悉。据了解,在不久前的“五一”黄金周期间,地铁客流最多的一天,有200万人乘坐地铁出行。

  负责地铁运营的申通方面一再指出,此次调价是为了缓解地铁高峰时段拥挤的状况,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但此举是否能够如愿以偿呢?而位于利益波动另一端的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此次的调价呢?

  地铁族之困

  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无法想象得出上海地铁的拥挤。接受记者采访时,在某证券公司上班的胡雷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透射出市民们乘坐地铁时的某种心态。“如果哪天,在我乘坐地铁下班的时候,发觉整个地铁空空荡荡,我想我首先会一阵狂喜,继而心理会产生一种恐慌。当挤地铁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必须之后,似乎不敢想象失去地铁里这种接踵磨肩的‘温暖’是怎样的状况,这一定会是一种极不自然的感觉。”

  胡雷的这种想象应该可以代表大多数每天乘坐地铁穿梭于住宅和公司之间的人的想法。他继而解释说:“狂喜是因为难得有一天不会被挤在人们厚重的呼吸和粘稠的汗水中。恐慌则是因为按照常理推断,这种地铁里空无一人的情况的出现,多半是伴随着某些‘大事件’、‘大灾难’的发生,就像不久前俄罗斯大停电一样。与其那样,我还是在汗水里泡着踏实。”

  由于上海地铁的不断发展,以及中长途运输的需求逐年递增,上海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族群。他们每天必须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乘坐地铁,往返于住宅和公司之间。他们虽然口头上不住地埋怨地铁的拥挤和空间的狭窄,但每天又不得不跨过那一人宽的闸机验票通道,这便是上海的地铁族。渴望减少客流却又习惯容身于地铁之中,似乎成为了地铁族的症候。

  调价效果不被看好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朱洪与记者谈论地铁调价时,一再强调:“我们是站在城市地铁发展的一个阶段来看待调价的问题。如果以全盘的眼光来看的话,调价分流必然与最终形态不符。我们最终还是要鼓励市民选用地铁这种的交通工具。”

  朱洪认为,在城市地铁发展的过程中,现在所遭遇的“高峰客流”只是一种暂时性的阵痛。因此上调价格实现分流,便作为一种“暂时性”的策略相应而出。

  即便从短期来看,现在出台的地铁调价方案,对于调节高峰客流似乎作用不大。朱洪对如今提出的方案保有忧虑。

  他认为要调节高峰客流,应更多考虑到市民选用交通工具时的消费心理。“虽然地铁建设一直在进行,但似乎速度有些慢了,这不但慢于我们预计的建设速度,更滞后于需求增长的速度。”

  较之东京的地铁族,上海的地铁族似乎现在要忍耐更多的“阵痛”。“这是一种无奈,是一种暂时性的无奈。东京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建设地铁,而我们有地铁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情。地铁的发展上,我们晚了近一个世纪。”此外,东京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由十几条线路组成,而上海现在投入正式运营的只有一号、两号线。朱洪明示:“如果上海地铁发展到东京地铁那样的规模,现在的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此外,朱洪认为分流短途乘客并不能有效改善现在地铁高峰时段的状况。“乘坐地铁的乘客中,中长途占了很大的部分,短途乘客的比例相对较少。仅仅靠分流短途乘客,似乎作用有限。”

  “习惯也将左右一部分乘客的选择。”地铁作为出行的交通,已经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的当然之选。

  所以即便是短途的乘客,是否会真如计划般地选用地面交通,这还很难说。

  反对呼声居多

  经过估算,行程在4公里至6公里的短途乘客对涨价幅度感觉将最明显。因为现行票价规定6公里以内票价2元,今后无论实行哪种调价方案,出行里程为4公里至6公里的乘客都需付3元车费,多付1元等于涨价50%,如果选用分时段调价方案,在高峰时段出行可能就要付4元,等于涨价100%。

  对此,不少市民持有反对意见。家住中山公园,在浦东龙阳路附近上班的一位佘姓女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要分流,应该用提高地面公交行驶速度、运营质量的方式,如果用调价这种方法“就算是选用了地面公交,也是出于一种被动。”她认为离开拥挤的地铁,而转向同样拥挤并且更为缓慢的地面公交,对于市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

  胡雷也表示,“利用价格杠杆来缓解高峰客流,确保行车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调价后的地铁价格将对低收入阶层造成一定压力。像学生和老年人都不应该受调价的影响。”胡雷建议是否能推出一种学生和老人专用票或者专用卡,对他们实行另外的收费制度。

  地铁现状

  较之市民和专家,申通公司方面似乎惜字如金。该公司一位负责人仅仅向记者强调了上海地铁运营中所面临的两大困境。

  其一是高峰时段(即每个工作日7时至9时和17时至19时两个高峰时段)超负荷运转,最高平均满载率高达125.1%。调查统计表明,这4个小时的客流量占全天客流量四成以上。

  其二是短途客多、长途客少。调查统计发现,乘坐6公里以内的短途客流占全天客流量的38%,而乘坐16公里以上的客流只占11%。短途客流比重高、中长途客流比重低的状况,反映出轨道交通作为中长距离客运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提出的调价方案是完全遵循‘合理调节高峰客流’、‘递远递减’、‘完善票价机制’等原则。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分流短途客流,缓解高峰压力。”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03日 第九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