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制革业与中国合作的情况表明,中欧贸易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模式——
“中国是伙伴而不是竞争者”
———访意大利全国制革联合会执行董事麦可里
本报记者 陈舒
记者:意大利制革业与中国合作状况如何?
麦可里:意大利制革业与中国的合作,总体形势很好。实际上从很多年前开始,意大利全国制革业联合会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市场了,几年前我们开始了实质性的工作,进驻中国,并参加香港、广州的重要皮革展。随后我们开始了具体投资,设立了代表处,并从2003年开始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等机构合作,在
广州举办了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展———琳琅沛丽皮革展第一次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设展。这个展览为中国和意大利厂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可以说这个展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而且一开始就很成功,坚定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整个策略,坚定了双方合作的信心。
在没有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之前,我们的策略是把中国厂商吸引过来,购买意大利的皮革产品,那时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厂商对意大利的倾销行为,把他们当作竞争者来看。
自从有了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之后,我们发现有更多的中国皮革厂商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和客户,令意大利公司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们积极地参加这一展览,向中国客户展示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甚至寻求在将来有进一步的合作。
针对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所取得的成绩,意大利全国制革联合会正在考虑怎样继续这一工作,以琳琅沛丽亚洲皮革展为起点,建立更多机会,如在中国设立展示中心或是服务中心等,让两国厂商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对于未来,我很乐观,觉得中国会有更多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得得益于他们从欧洲得到了更好的原材料和设计的支持。
记者:您认为意大利皮革业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麦可里:意大利人天性认为自己是第一名的,个性强,充满了竞争精神,因而这是他们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原因;另外,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产品,这也是意大利皮革业成功的一个原因。
意大利皮革加工在防治污染方面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事实上人们都知道,在皮革加工中使用的一些原材料中有很多成份,如重金属等,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对人体十分有害,至今意大利已严格限制这类原料的使用,因而意大利产品在欧洲得以通行无阻。而据我所知,有很多国家制革时用使用这些有害的化学品,欧洲有相关的法规限制这些产品进入欧洲。
记者:您对中国同行有何建议?
麦可里:建议中国皮革成品制造商们尽可能让自己国际化一些,这些企业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特别是要清楚地了解西方消费者的要求,及时掌握国际流行趋势,这样业务才能更国际化;其次中国厂商要学习西方公司正在做的工作,如美国人跑到中国投资、生产、销售他们的产品,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更贴近他们的市场。现在为什么西方人有人抵制中国产品,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只愿意通过将产品卖给西方来赚钱,其实到西方投资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可以促进双方的融合,通过合作可以分享利益,从而让西方市场更易接受。
我本人其实也不了解中国皮革业污染的情况,但估计这种情况较严重,相信中国政府将会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解决这类问题。
记者:如何看待出现在西班牙的烧鞋事件?
麦可里: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出于对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支持,我不认同过多地政府干预,不希望政府直接插手这些事情。尽管我感觉低于成本的倾销不好,但我认为应该让市场决定优胜者,有时短期看,一些产品是有优势,但长期会在市场中得到调整。
记者:担不担心中国成为意大利制革业的竞争对手?
麦可里:有可能。但现在意大利在这一行业中具有很大优势,比如说中国企业可能需要用5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解决制革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而在这5年中,意大利制革企业可以在这一方面保持相对优势,并利用这5年取得更新的优势。
记者:中国与意大利在皮革业合作前景如何?理想中的定位是如何的?
麦可里:在产业分工中,中国与意大利是有不同定位的,中国有中国的角色,意大利有意大利的角色。其实中国与意大利在皮革业上是存在很多合作机会的,如中国企业可以完成制革上游的工序,将皮革制成半成品,而意大利的企业从中国进口半成品,将其加工成高档的皮革成品。目前,意大利就从南美、非洲等地进口半成品,为什么将来不能是中国呢?
总体上认为,将来中国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推动符合其优势的产业发展,如发展劳动力密集或是技术优势的产品,而对要求有个性的、讲究个人品味的东西,不一定是中国的长项,我不认为中国会将这类产品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