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深喉”在“水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但是“深喉”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30多年来,它对美国的政治以及新闻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深喉”事件充分体现出美国媒体对线人的保护意识。
美国历任总统们以之为鉴
得益于内线“深喉”的信息,“水门事件”的内幕大白于天下,这使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民众对总统的看法和印象开始发生某些改变,总统权力从此后开始受到更多限制和约束。
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水门事件”是最大的政治丑闻之一,也是最为严重的政治腐败行为,它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30多年来美国历任总统们都以之为鉴。
秘密消息登上“大雅之堂”
不管是在当时还是长远来看,神秘的“深喉”对美国新闻界产生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与“深喉”联系、报道出“水门事件”的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都很年轻,但他们因此一举闻名世界,并获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奖。他们的经历给无数年轻记者以信心和激励,鼓舞记者们勇敢、执着地追踪事实真相。
由于在水门事件中新闻界敢于直面事实,追究当权者的责任。在其后的几十年里,记者这一职业享有极高的信誉,美国报考新闻专业的学生数量也随之显著增加。
对《华盛顿邮报》来说,因为揭开了“水门事件”的黑幕,引起新闻界哗然,导致全美国的政治震荡,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这使《华盛顿邮报》名声大噪,开始与知名老报《纽约时报》平起平坐。
“水门事件”后,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还撰写了有关“水门事件”的书籍,《总统班底》和《最后的日子》,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出版。
此后,伍德沃德创作的一系列揭露白宫内幕的作品均曾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从而奠定了伍德沃德作为白宫题材权威作家的地位。
而且,“深喉”事件也改变了美国的新闻报道,使那些秘密的消息从此开始更多地登上“大雅之堂”,《华盛顿邮报》许多有关“水门事件”的报道中都使用了不署名的消息源。自那之后,“深喉”逐渐成为这种秘密报道的代名词。
媒体严守不透露线人原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深喉”事件中,可以充分看出美国媒体对线人的保护。30多年来,人们始终不知道线人“深喉”的真实身份,《华盛顿邮报》和相关记者也一直非常谨慎地保守秘密,最大程度保护了线人。
美国的法律对线人界定较明确,即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以不同面目出现、实际服务于联邦当局的人。在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部门,如司法部门、情报部门、军队都有大批线人,甚至新闻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线人提供线索。因为美国媒体间竞争激烈,各大媒体都极重视从政府要员、社会名流等消息灵通人士中发展线人,并非常严格地保护线人。
20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靠线人获得一份美国国防部有关越战的高级机密文件,并公之于众。国防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纽约时报》交出幕后“泄密者”,但法院最终裁决该报享有报道“五角大楼文件”的权利,也有权不把线人的名字告诉政府。
为保护消息提供者,美国媒体此后一直严守不透露线人的原则。“深喉”事件则成为体现这一原则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例。
“水门事件”和尼克松下台
1972年6月17日,尼克松总统连任委员会的5名共和党成员潜入民主党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全国总部,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结果当场被捕。为不影响连任,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施加压力下令掩盖事实。同年11月7日,尼克松竞选连任成功。
但是媒体并没有放过尼克松,从1972年至1974年,调查记者特别是《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对事件穷追猛打;另外,以民主党参议员萨姆·欧文为主席的参议院水门事件特别调查委员会也对此事抓住不放、深究细查,查出了不少重要内容。
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审理“水门盗窃案”,引起全国普遍关注。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此事与共和党“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有牵连,甚至涉及到刚刚连任不久的总统尼克松。
调查结果向全国公布后,迫于压力,尼克松不得不在1974年8月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在整个事件中,《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得到内线“深喉”的消息,神秘的“深喉”也成为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最核心人物。(张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