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食品标准差异影响中国食品出口
食品安全新规将次第出台
昨天,中国与欧盟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研讨会在广州开幕。国家商务部负责人与法国食品安全局执行局长马丁·赫实,以及多位中国食品领域的专家都出席了这一探讨中欧两地食品标准落差的研讨会。
据悉,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食品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差异,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及食品的出口。从市场发展角度看,中国与欧盟建立标准沟通机制与交流平台迫在眉睫。
中国食品出口屡屡碰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胡小松接受
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五年来,中国食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因此蒙受了超过100亿元的经济损失。
长期以来,中国畜禽肉(特别是冻鸡)因兽药残留问题、茶叶因农药残留问题被欧盟拒之门外。此外,部分酱油产品也由于氯丙醇污染问题而影响出口。
借助此次研讨会的平台,欧洲委员会的与会代表传达了欧盟近期食品安全体系的改革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基因改造的(GM)食物和饲料的全新法规已在欧盟启动。有关法规规定,所有转基因食品(GMOS)必须有明确标记,若其发生安全问题可进行追溯。这些法规均对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具有约束作用,因此专家特别提醒中国企业给予足够重视。
食品安全立法紧锣密鼓
与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受到更多重视。据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透露,我国当前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7%,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为1.2%。
因此,我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目前,新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进入送审阶段,有望于今年10月出台。而《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正在抓紧修改,计划于明年7月前出台。
本报记者 麦婕莹 实习生 赵生凤 通讯员 王晓忠 陈英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