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构5月31日宣布开始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此前,首批试点方案都已经陆续出台。尽管这些试点方案很注意照顾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股市不仅毫无起色,而且一跌再跌。笔者以为,中国股市走上理性繁荣之路的关键在于寻找到官股(国有股)和民股(私人或机构持有的股票)的利益契合点。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约有半数为国有的、但不能上市流通
的股份。此外还有一部分私人或机构持有的不能上市流通股份。这就是所谓股权分置问题。这个问题被认为是影响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最大体制性障碍。稍有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常识的人都知道,占有企业约半数的股份,足以取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政方针的决定性发言权。在股权分置情况下,管理国有非流通股的人与持有流通股的中小股东的利益追求明显不同。一般说,国有股管理者关心的是国有资产净值的增长,希望企业做大做强,而投资于流通股的中小股东关注的则是投资回报,即股价上涨和红利水平。这种利益冲突结果就是股市分红比例过低。股市成了企业“圈钱”的工具,投资者得不到合理回报,就逐渐失去了投资兴趣。笔者认为,这是股市多年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官股和民股同股同权,但这仅仅是解决两者间利益冲突的基础。只有真的找到官股和民股的利益契合点,才能消除民股的疑虑,刺激他们投资股市的兴趣,使股市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合理的红利水平才是这个利益契合点。
中国有这么多国有股,是因为中国选择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并上市发行股票后,原属国有的资产自然大部分转化为国有股的形式。国家持有这些股权的目的是谋求全体国民的福祉,而且是长远的福祉。因此,国有股取得流通资格后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拿去变现,分给全民。而应该是让其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即创造利润,并让国民真的享受这些利润。以笔者个人之见,现实情况下,可行的办法是国有股也和私人持股者一样,以红利形式收取这些利润,将其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这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其他项目,不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港口、矿山,还是关乎城市形象的星级厕所,都应从另外的渠道筹集资金,不得打国有股资本收益的主意。
按照这样的设想,国有股的管理者或者说权利行使者,应该是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绝不能由企业本身的管理层担当。这种管理机构和广大私人股东一样,以股东身份监督企业管理层,改善经营,不断提高资本回报率。在一定意义上,就像一个基金管理人。但是,这个基金管理人不能随意炒作股票,只有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才可以在必要时候买卖一定数量的国有股。这样,红利水平也就成为大股东和小股东共同的利益追求目标,成为考核管理人的主要指标。随着红利水平的提高,必然吸引更多投资者,股市才能逐步走上稳定繁荣之路。(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