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禁止大操大办”打压腐败的声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江哲

  兰州市纪委近日发出了《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在婚丧嫁娶等事宜中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在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收敛钱财,对违反规定者要严肃查处。(6月1日《科技鑫报》)

  “禁止大操大办”之后,是否就能禁止住“收敛钱财”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尽管兰州市这个《通知》相当细致,如不准向职权范围内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以及亲属以外的人员发请贴、请柬和各种通知等等,防范可谓“周密”,但百密一疏——怎么就没有规定领导干部的婚丧嫁娶都必须在秘密中进行呢?比如,父母过世不许带孝,儿女婚嫁不许贴喜字。

  可说是防不胜防,而且这样的“防”也不可能无限扩展——不可能对每一个官员还有他的家属,都配一个摄像头跟着他们,寸步不离,防着他们“收敛钱财”。

  我想这样简单的道理,何需我来饶舌。所以对类似兰州市上述通知的“反腐举措”,人们也许就只能有另一番揣摩:目的恐怕不是“打压腐败”,而是“打压腐败的声势”。

  但老百姓的想像力是不是也会因此嘎然而止呢?却未必。其实,对官员的“大操大办”,老百姓看到的也顶多只是高朋满座。即使官员不再“大操大办”了,老百姓依然会“想当然”——只要贪官们做得到的,老百姓就能想像得到。

  当然,对“禁止大操大办”的初衷及其意义不应纯从上述角度去理解,“禁止大操大办”至少增加了腐败官员“收敛钱财”的难度,还可以保证道路畅通、公车少耗费一些汽油,甚至还可以有效防止集体食物中毒(不排除路人侧目进而下毒的可能)。而在我看来,官员“大操大办”本是一个愚蠢选择,多少官员因“大操大办”而引起民愤、引起舆论与监督部门的注意,进而被查处,连带挖掘出一大串以权谋私的恶行,可是,“禁止大操大办”尽管有上述种种好处,但也同时在无意中帮了贪官们一个大忙,让他们在“自取灭亡”之前,去选择更加隐蔽更加安全的受贿渠道。

  中国古代对“贿赂”有“四知”之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个拒贿的官员当然令人钦敬,但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曰没人知?”却不免迂阔,可以作为拒贿的“严词”,却并不适用行贿与受贿的双方——“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正是“贿赂”的安全前提。贿赂具有天然的隐蔽性,而“贿赂公行”不过是政治秩序紊乱下的特殊产物。即使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贿赂”也是很难被发现的。

  我总认为,“贿赂”并非“腐败”本身,而只是“腐败”的一个结果——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收敛钱财”,就只是“腐败”的一个结果。“腐败”是权力腐败,因为权力不受监督、不受限制,然后才有“贿赂”。贿赂的天然隐蔽性,决定了防止与惩治腐败不能把禁止与严惩贿赂当成根本手段,而应着眼于权力机制本身。贿赂看不见,那么权力的腐败是否看得见呢?这里有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权力运行的透明,一个是权力设置的科学——权力即使受到监督、限制,也依然会产生腐败,所谓“合法权力”产生“合法腐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