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工作的集装箱堆高机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速度加快,原创成了我国企业说不出的“痛”。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扮演的只是加工厂的角色,利润的大头却源源不断地让国外产业巨头拿走了
本报记者 张小梅 吴 明/文
人们常把每年的5月称为“红五月”,这对于10多年位居全国叉车前列的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来说,最合适不过了。5月20日,记者对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进的采访,向人们揭示了“原创”使安叉集团和“合力”品牌得以发展和成长。
在随张德进察看车间的过程中,记者亲眼目睹一辆辆销往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智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叉车,有的正装车待发,有的刚刚走下生产线,有的正在紧张地制造中。按照张德进的话说,是自主原创保住了“合力”叉车的品牌,也是自主原创让“合力”叉车站稳了脚跟,最终走向世界。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速度加快,原创成了我国企业说不出的“痛”。有人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合资合作惹的祸,也有人说是发达国家强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顶尖的人才,让我们失去了自主品牌,缺少自主原创的能力。但无论如何争论、怎样辩解,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扮演的只是加工厂的角色,利润的大头却源源不断地让国外产业巨头拿走了。
安徽叉车集团公司也与其他企业一样经历着这一历程,然而他们却在合资合作的开始,就注重自主品牌的提升和人才队伍的培育,通过消化吸收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据张德进介绍,安叉通过合作、合资实现了自己快速成长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引进来,走出去”,在过去的20年里,有很多企业是引进来了,也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效益,但在利用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同时,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市场和多年打造的品牌全都给丢了。安叉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既吸收了外企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又保留了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及自己的品牌。安叉的主要做法是:严格认真地消化引进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强调以我为主,不断创新;坚持以自主品牌走向市场;通过合作合资不断跟踪世界叉车技术的发展。
通过改革开放后的20年发展,安叉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核心技术自主控制权达到90%以上,核心零部件均由自己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已从“仿创”走向“原创”,使企业保持在一个和谐的发展轨道上。
张德进向记者解析了世界叉车业发展的格局,并描述了安叉正在进行的长远发展规划。普通叉车是微利产品,但却是叉车行业的传统产品,仍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关键竞争力是性价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品牌市场显现的一个标志,也会促进售后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因此,尽管获利很少,安叉也不会放弃,会通过持续的管理和工艺创新,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来获取利润,同时利用所创造的市场优势和自身的技术优势向高端产品进军。
张德进说:“不涉足高端产品、不走向世界,我国的叉车制造业就没有出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叉一直瞄准这一市场,向高的、大的、新的进军。目前安叉“高、大、新”的标志性产品有40英尺集装箱7层堆高机,交流控制电动叉车,符合美国“EPA”标准的环保叉车,集管理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为一体的立体仓库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走向世界是安叉坚定的目标。在近10年的对外经营中,安叉培养了一批具有对外贸易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了海外市场销售服务网络,提升了“合力”品牌在世界经销商和用户的知名度,已经具备了走向全球的条件。近3年来,安叉的出口均以60%的速度增长。目前,“合力”品牌已成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据市场部经理李浩介绍,从1997年开始,安叉的领导层就意识到“合力”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一旦被海外商家注册,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年来公司一直在向国外申请HELI(合力)商标的注册工作,到目前为止公司已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启动商标注册。美国、欧盟等25个国家已注册成功。另有近30个国家正在注册中。
看看身边当初与自己一同成长的企业现在因合资而陷入困境,张德进不无感慨地说:“没有原创,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何以立足!”
是啊,要立足,当自强。自强靠什么?靠的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我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