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及欧盟在中国纺织品问题上的层层加码,迫使中国政府从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及成衣制品的出口关税。支持这一举措的逻辑很简单,既然美欧并无诚意按正常途径进行谈判,中国亦没有必要无谓牺牲自己的利益。
按照美国单方面设置的时间表,考验各方智慧的时刻或者还在后面。夏末或秋初,如果中美双方不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达成一致,本世纪第一场重要贸易战就有可能爆发。而从
目前双方僵持的态度看,关于这一点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从根本上说,纺织品贸易争端以及它背后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反映出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传统利益既得者的应对失措。而其实,早在1994年,世界各国就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达成协议起,发达国家就应该意识到他们在这些行业本不具备比较优势,与此同时,这些行业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换言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这类产品出口上的增长既是必然的,也不会给发达国家经济造成明显冲击,美欧等国抓住这一问题大做文章完全属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由于双方禀赋及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异,发达国家借纺织品迫人民币升值的意图昭然若揭。也就是说,尽管利润低下,但是这些行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仍是不可或缺的就业渠道与资本来源,部分发达国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一相情愿地把这类争端视为“智猪博弈”,得寸进尺、漫天要价,以彻底的不合作压注中国作出更大让步。
然而人民币汇率贸然升值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无助于发达国家从根本上解决自身问题。就美国而言,过低的储蓄率才是造成其贸易赤字不断膨胀的根源,即便人民币真的实行小幅升值,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同样也会迅速占领市场空隙,但对中国来说,脆弱的金融体系依然需要时间加以整固。
参照当年“广场协议”后的情况,经济成熟度远胜于中国的日本身陷长期低迷难以自拔,这种本币贸然升值带来的恶果足以警示中国同时也警示美欧等国,借助纺织品贸易争端压迫人民币升值只能将各自双方引入“囚徒困境”,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多输。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上述不理智局面最终生成,发达国家应该先行抛弃固有习惯,不以纯粹的利己主义推及国际争端,这样才能引致双方渐次走出僵持局面。关于这一点,从来标榜自己为“文明世界”的发达国家应该学会,“文明是对人的贪欲的压抑,社会的各种组织理性化就是为了压制和利用人的贪欲”(韦伯),惟有如此,国际贸易,乃至人类社会,才不至走入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6月02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