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贝宁首都科托努召开了西非四个主要产棉国(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和贝宁)和欧美、世贸组织代表参加的国际棉花会议,会上,贝宁代表阐述了贝宁长期以来依赖棉花产业发展经济、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希望国际社会给予支持、理解,并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贝宁棉花经济状况
贝宁是个西非农业国家,棉花生产在贝宁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是贝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4-2005棉花轧季,贝宁共产棉花45万吨,产值达1.22亿欧元,有32.5万人从事棉花产业的开发。棉花出口收入额占官方出口收入统计的80%,占贝宁财政总收入的45%(除关税外),为国民生产总值(GDP)贡献了14个百分点。
在工业领域,棉花产业在贝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为60%,它有18个轧棉厂,5个纺织厂、3个棉子油厂。每个轧棉季节生产耗时6个月,能解决3500个就业岗位。此外,棉花产业还带动了诸如交通、工艺品、商贸和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贝宁棉花产业孕育了贝宁私有领域的蓬勃发展,也诞生了具有专业化性质的农民组织,贝宁棉花产业成为贝宁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它早已成为贝宁减贫计划中的战略工具。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贝宁棉花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造成其生产力低下,发展失调。
二、改革措施
面对棉花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境,贝宁政府积极应对,为挽救棉花产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早在1991年,贝宁政府即出台了《农村发展政策宣言》(下简称宣言),提出棉花产业私有化设想。到2000年,政府重新审议了《宣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年5月份,贝宁政府再次针对棉花产业经营自由化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指导性的《意见书》。通过这些改革,国家将其肩负的棉花产业管理职责交与了私人经营者。
首先,逐渐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自由化,私人经营份额从1992年的20%到1993年40%,再由1994年60%到1999年的100%。其次,轧棉领域向私人开放,并提出对国家农业促进公司(SONAPRA)进行私有化。但是,为保证2004-2005年轧棉季节的顺利开展,贝宁部长内阁会议于2005年1月15日决定暂停SONAPRA的私有化进程。
为适应棉花产业的改革,贝宁政府成立了众多的管理机构,其中代表性的有:贝宁农业生产者联盟(FUPRO)、贝宁轧棉者专业协会(APEB)、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专业集团(GPDIA)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管理与供应合作社(CAGIA)等等。
三、贝宁棉花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贝宁棉花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问题,主要表现在贝宁棉花产业改革拖泥带水、众说纷纭,造成对SONAPRA进行私有化招标时出现多次反复,以至最终暂停,从而产生众多矛盾;改革中设立的众多管理机构间缺乏协调,造成行业间的信任危机,从业者不遵守行业协议,破坏棉籽商业化机制,轧棉厂随意取消轧棉计划,在棉农中造成极坏影响,影响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世界棉花产量的提高、汇率因素造成的价格上扬、生产资料的涨价,欧、美国家对其棉花出口的持续补贴也成为不利于贝宁等西非产棉国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补贴造成了世界棉花市场的失衡发展。
四、国际社会的反应
在此次国际棉花会议上,与会各方代表纷纷表示将在尊重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协助西非产棉国增强棉花产业的竞争力、改善其棉花产业结构,建立世界棉花市场价格协调机制、保持西非棉花产业的平衡发展,同时建立旨在减少影响棉花价格和棉农收入的缓解机制。驻贝宁使馆经商处-王晖(信息来源:驻贝宁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