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纺织品出口税:从上调到取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12:00 上海证券报

    5月30日上午,中国政府宣布,将从6月1日起共取消81项纺织品出口关税,其中包括今年1月1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以及原定在今年6月1日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

    

傅勇:中国不能容忍什么

    自今年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中外纺织品贸易领域的摩擦再度升级,这场火爆"连续剧"的高潮或许刚刚开始。

    综合5月30日下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口吻,在中西方纺织品纷争"剑拔弩张"的当口,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中国这一"反击"所散发的火药味。这一强烈信号表明,欧美的期望可能已经到了中国可以容忍的底线。

    仅就纺织品贸易摩擦而言,欧美的做法并不"厚道",显然十分牵强。此前,欧美两方仅凭今年一季度各月的数据,在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的情况下,就轮番发力,扬起"特保"大棒,接连推动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设限"。这无疑践踏了中国此前种种的诚挚努力。

    10天前,中国曾宣布大幅提高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希望以此"牺牲"息事宁人。但随后事态发展表明此举并不能使欧盟方面满意,一些欧洲纺织业人士称这些关税是"可笑"的,认为并"不能保证效果,只能使中国财政部受益"。布鲁塞尔的会谈因此步履维艰。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我国两类纺织品的"紧急特保"程序。

    但是,讲求事实的人应该注意到,今年1至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18.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并且远远低于这个时期中国整个出口35%的增幅。同时,由于中国的积极努力,目前的情况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一是出口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占到我们中欧贸易、中美贸易的比重也逐月下降。

    因此,在这样的"利好"背景下,欧美揪住纺织品问题不放,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联系到一直以来风声鹤唳的人民币升值问题,我们显然不能孤立地看待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升级。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就在欧盟启动"特保"程序的前几天,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陈述了对欧元区经济疲软仍将延续的悲观预测之后,以异常直率的语气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兑欧元和美元升值。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

    这可能是中国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充当别国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因此,中国对欧洲央行讲话的反应相当迅速,态度趋于强硬,声称可能会取消刚刚宣布的服装出口关税。此番中国政府兑现前言,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坚定的立场:不要拿纺织品贸易摩擦来说事!

    很多人都注意到,纺织品贸易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正在甚至已经被西方政治化。然而,"来自美国财政部的这种声音是令人非常难堪的。"正在出席"北京论坛"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对美国参、众两院和美财政部向中国汇率提出的警告这样回答。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传统产业,西方没有必要这样甚嚣尘上,只有顺应国际分工的浩荡潮流才能享受一体化的丰硕果实;并且,更不应该借题发挥,把纺织品摩擦当成促使中国就范的契机。

    

梅新育:纺织品贸易争端解决方案应当以人为本

    波诡云谲、一波三折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爆发至今已经将近两个月,关于美、欧在这场争端中的做法如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有关讨论极为详尽,在此无需赘言。我想强调的是,在这场争端中,我们应当尽力维护尽可能广大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解决方案应当以人为本。

    在这场纺织品争端中受冲击最大的当数我国1900万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及其家属,有估计认为仅美国于5月13日对我国3类纺织品实施的特保措施就将在我国纺织服装部门造成10万人失业。在接受各媒体采访时,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先生多次声称中国工人的恶劣待遇赋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似乎相当关注中国工人的福利。我无意否认我国现阶段存在相当严重的劳工权利问题,而且愿意为消除这种令人感到耻辱的现象而略尽绵薄之力。但我们千万不能认为,曼德尔森先生打破我国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工人的饭碗,是为了增进他们的福利。

    在追求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档次的同时,我们不应忽略那些进口国的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者。他们能否承受?除了中国之外,我找不出还有哪个国家能够以这样高的效率、这样大的数量、这样低廉的价格向全世界亿万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他们能够承受的日用消费品。只要这种客观需求存在,而且只有中国有能力满足这种需求,那么无论我们如何人为推动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档次,也必然会有大批企业回应这种需求。

    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在这场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中,我们无法运用昔日常用的发展中国家统一战线策略。2004年3月,50多个国家的90多个组织在土耳其发布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延长纺织品配额体制,就是针对中国和印度的。发起《伊斯坦布尔宣言》的16个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13个来自非洲,多数同我国关系友好,其中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还是我们的"全天候战略伙伴"。一些美国人和欧洲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大肆指责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在别国造成了失业,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2月份有5600人失业,占该行业劳动力总数的8%。但是,在国际投资持续增长而且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吸引外资持肯定、促进态度的环境里,即使在实质上复辟纺织品贸易配额制,让那些小的纺织服装出口国能够维持其纺织服装出口额统计数字不下降,也未必就意味着那些国家的普通国民从中享受到了真实的就业机会等利益,很有可能只是让这些国家的腐败官员和一些黑心老板受益。

    在不少小型纺织服装出口国里,出口量最大的纺织服装工厂往往来自中国,雇佣的工人也多数来自中国。比如,毛里求斯是要求对中国延长纺织服装配额的急先锋,也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制衣劳务输出目的地。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05年3月研究报告,截至2004年末,我国在外纺织制衣劳务和研修生合计6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塞班、毛里求斯、约旦、莱索托、纳米比亚、日本等国和地区的华人资本(台资、港资和海外华资)厂家,在毛里求斯的中国纺织制衣劳工最多时曾达1.2万人(年末在外人数)。毛里求斯官方统计外籍劳工人数约1.36万人,90%在纺织服装工厂工作,中国工人占大多数。由于远离本国政府的保护,这些海外中国劳工权益所受侵害较为严重。中国工人劳动效率是毛里求斯当地工人的5倍左右,但待遇不如当地人。中国劳工平均工作日长达16小时,几乎每餐主食都是稀饭,多人合住一个房间,上厕所要排队,不仅不能得到当地劳动法规定的加倍的加班工资,甚至平常标准的加班费也常常遭到克扣。显然,如果打着保护不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旗号,实质上却是逼迫中国工人到海外去接受更加残酷的剥削,我看不出来这种做法对增进人类福利有何正面意义。

    

田露:转型需要勇气

    当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提到中国卖掉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空客飞机时,我感到作为中国人的面子有一点难堪。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越来越引起世界瞩目,中国人民也变得越来越富有创意与活力,但是在8亿件衬衫的背后,留下的却还是一个勤奋、劳碌而贫弱的民族形象。就像薄熙来所说的:事实上,中美、中欧之间的产业分工是欧美搞高端、中端的,我们是搞低端的。

    目前,就产业政策来看,国家是扶持进行品牌经营的内销为主服装企业的,这也许是考虑到在国际市场上,海外企业在品牌经营上与我国服装企业之间的巨大差异,应当说这是现实的选择。

    不过,我想作为纺织业大国,"大而不强"不是我们愿意长久看到的局面,中国应当有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出海进行高档的品牌经营,在我们提供给欧美消费者质优价廉的衬衫、 T恤及裤子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提供能让他们想起一种文化及生活方式的高档服装。何况目前对高端市场的争夺,不仅关涉到各国服装业的形象问题,更关涉到现实的利益问题。

    但是,可能这只是我们的不现实的憧憬,没有体验到纺织企业、出口公司在迈进国际市场时所感受到的现实的差距、巨大的风险和其他各种复杂因素。面对配额开放后欧美仍频频启动的特保程序,我们除了失望与不满之外,谈论得最多的就是改变出口产品结构,提高纺织产品附加值,走转型之路;而实际上,转型可能需要很大勇气,以及很大魄力。

    出口关税的增减对我国出口纺织品产品结构的调整显然会起作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一位资深的行业分析师指出:改善产品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环节做起,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三方参与,政府需要改善宏观经济运行体制,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金融、法律、海运、保险和分销等服务业。这里还没有提到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的扶持,服饰时尚的定期发布机制建设等等。可以想像,一个企业,或者说一个有雄心的企业家,在面对这么多掣肘因素时,是会再三考虑,也需要拿出勇气来才能走上转型之路的。

    说到这里,只是感觉到,对于我们有着较长的低端产品经营传统的纺织企业,要发展品牌经营的确很不容易,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但是,转型需要勇气,而当转则一定要转。

    

丰色:不能让中国企业遭受双重压力

    取消关税,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此举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我国纺织品企业起到了安抚作用,同时也是对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一种有力回应。

    为了缓解贸易磨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纺织大国,中国政府曾对纺织品出口做过明确的让步,但是美欧对中国的诚意并没有作出积极回应。这对中国政府和中国的纺织品企业是非常不公平的。由于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纺织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美欧的制裁措施对中国纺织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美欧是中国纺织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其设限行为将影响到1900万中国纺织工人,以及上亿提供纺织品原料的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中国纺织企业还面临着各种原料涨价的困难,再加上中国又降低了出口退税率,综合来看,中国纺织企业面临非常大的冲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纺织企业是难以消化诸多不利因素的,所以中国取消部分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对企业来说非常及时和必要。

    事实上,取消关税也有利于服装进口国的利益。就像有关专家指出的,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纺织品和服装,受益最大的是美国人,而对进口设限,美国人也要蒙受重大损失:第一,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很大一部分是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返销到本国市场;第二,中国主要从事的是整个价值链中附加值低的服装加工;第三,美国购买中国产服装,可以使消费者大大节省这方面的开支,节省下来的这笔钱可用于购买其他消费品或服务,最终推动的是美国经济增长。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纺织品的争端归根到底是欧美逼迫人民币升值。欧美早就叫嚷人民币要升值了,通过对部分纺织品设限,目的是给人民币升值施压。这次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取消出口关税,一些别有用心地叫嚣人民币必须升值的人,他们的目的恐怕又要落空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