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出入境每人每次携带人民币限额由原来的 6000 元上调到 2 万元。这是12年来央行首次上调人民币出入境限额。
业内人士认为,覆盖在出境游便民措施外衣下的此举,不仅是对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现实的承认,而且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积极推动力。这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虽显低调,但却在急速潜行。
一、管制政策大调整
2004 年 12 月2日,央行在其网站上表述:“鉴于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化已经是事实,我国的货币政策,包括人民币现钞发行及回笼计划、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安排等都需要适当考虑上述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不难看出,政策的调整是基于对人民币在区域性国际化现实的承认。而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有两个渠道,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在进口贸易中以该国货币结算,并维持贸易结算赤字。
首先付诸实践的是放松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制,包括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管制政策和境外投资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如从 2002 年 10月1日开始,中国部分放松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管制政策,允许部分地区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试点地区可在所获购汇额度之内批准符合条件的无自有外汇企业用人民币购汇向境外投资,取消等于现汇投资额5%的汇回利润保证金,允许对境外投资的企业将利润及其它收益留在境外自行使用,并放松其他多项管制。
2003 年 7 月8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退还境外投资汇回利润保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自即日起将己经收取的保证金退还给相应的投资主体。
10 月 15日,中国国家外管局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120号文),增加部分地区作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截至2004年 6 月 30 日,全国共批准了 20 个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批准额度 22.8 亿美元。
2004 年 11 月 16 日,中国央行再发布《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为合法资产转移海外开了绿灯,规定自同年12 月1日起,放松对移民将合法财富转移海外的限制。而此前,政策只允许个人财产性收益可以汇出,本金和资产变现的部分不允许汇出。
同年 11 月17日,中国央行又调整境内居民自费留学购汇政策,自费留学换汇进一步放宽,学费按照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或学费证明上所列明的每年度学费标准进行供汇;生活费的供汇指导性限额为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
二、地下转移阳光化
“人民币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民币现钞以及用人民币表征的金融资产的境外稳健输出,形成一个富有流动性和受投资者欢迎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进程。”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如是说。
以往中国国内居民一旦移民海外,在国内遗留的财产只能托付给亲友保管,不能通过购汇的形式带出国,同样,境外遗产继承人也不能将所继承的财产带出国。这些限制是由当时国内的外汇储备形势决定的。
那时候,中国国内的外汇储备相当紧张,而人民币又不能在境外流通。一旦居民转移国内的财产势必对原本吃紧的外汇储备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只有在国内的投资所得(包括租金、工资或分红等)可以转移出境,本金不能出境。
由于外汇管制,个人合法财产只能“非法转移境外”,长期以来部分中国公民按照合法程序移居境外,但为支付境外生活费用等,不惜以较高成本和风险,通过一些非法渠道将境内资产转移出境,一定程度地助长了部分外汇非法交易活动。
而此次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为个人合法财产对外转移提供了正常途径,就会透明很多,人们不必像过去一样成天琢磨着如何来转移自己的财产,这既有利于国家监管、规范这部分资金的流出,也有利于节约人们和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博弈而造成的无谓损耗,个人也不必承担额外的风险。笔者同时认为,《暂行办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非法洗钱活动等问题。
允许个人财产合法外转可以缓解国家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预计中国外汇储备 2005 年底可达到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过快,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大,不利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另外,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国家此次放宽个人财产对外转移,不仅仅是迎合了个人的需求,也是央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举措之一。而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境内居民个人移居境外后,如果其财产不能相应转移,公民财产权利的行使就受到了限制。《暂行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充分保障个人法定财产权利。允许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实际上是从一个方面宣示了中国向世界主流文明迈进的决心和步伐,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对自己和自己的公民越来越自信的表现。这点是最重要的。
现在,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是,如果中国大陆经济保持 20 年来的发展势头的话,人民币势必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主要货币。
央行的《暂行办法》标志着人民币朝着自由兑换再迈出一大步。因为移民转移和遗产转移是资本项目交易的两项基本内容,发达国家对这两项交易基本没有限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放松乃至取消了限制,或者有明确的审批规定。适当放松这方面的管制是中国内地对个人财产转移管理的一项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可兑换进程。
三、可兑换区域扩大
事实上,一些周边国家对人民币需求正不断增加。2000 年 5 月,东盟10国和中、日、韩财长会议上通过《清迈倡议》后,中国分别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在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尼泊尔等周边国家也逐渐成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
而且,自 2005 年 1 月10日起,中国银联正式开通了人民币银联卡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的受理业务,届时,内地银行发行的带“银联”标识的人民币卡,就可在上述三国贴有“银联”标识的自动柜员机(ATM)和商户销售终端 (POS) 上使用。这是人民币银联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
中国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指出,此次银联卡跨出国门,是银联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地区影响,也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统计表明,去年中国出境总人数 2022 万人次,超过 1700 万人次的日本,成为亚洲第一旅游客源国,并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10位。以往,中国人出境游消费习惯携带大量现金,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如果中国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人民币在国际上日益流通,最终达至自由兑换,甚至如日元那样成为亚洲主要货币,在亚洲和国际金融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并非不可期待。
比如,东南亚经济格局基本上是出口经济,为应对1997年金融危机、促进出口,东盟各国无不采取贬值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守汇率至今8年,坚持让利政策,稳定后院;同时,由于人民币不贬值,成了坚挺货币,形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大面积流通的态势。
事实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与那些货币较疲软或不能进行自由兑换的国家进行交易时备受欢迎的一种货币。如早在 2002 年5月,越南官方已开始给中越边境地摊银行发执照,令其走向合法化。
进一步分析后,可以认为,人民币如果真的成为东盟区域化货币,好处有二:一是铸币税,东盟各国使用人民币,必须向中国出口货币,中国等于无偿获得商品消费;二是汇率避险。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国内企业无汇率风险,从理论上看,对东盟实施先期收获政策,中国并不是真的很亏。
当然,东盟人民币区域化有冲击国内货币政策的危险,但从政策角度看,东南亚整体经济能量较小,较好的做法是保持密切关注,让市场机制自然发展,中国借机积累管理上的经验。如果人为鼓励或制止,一方面容易引起政治反弹,另一方面管理经验跟不上,反而控制不住。
当然,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留下的种种弊端,中国的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货币管制的完全取消,很容易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炒家上下其手的目标,并且冲击中国的金融稳定。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按部就班,依据内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需要去调整。
作者:金名 联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