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在徐州召开沿东陇海线开发工作会议后,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立即召开干部会议,认真传达贯彻沿东陇海线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提出的更高要求,深入研究、落实推进措施。大家一致认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开放载体和广聚资本的招商品牌,也是一个集聚生产要素和发展合力的政策平台,为开发区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对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开发区一定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创新克难,竭尽全力打赢沿东陇
海线产业带开发战役。
下一步该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把开放式开发与内涵式开发、联动式开发与可持续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企业、产品集聚为关键,以大项目推进为重点,以科技研发为依托,以体制创新和优化环境为保障,高起点、全方位、加速度推进大开发,力争到2007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财税收入分别比2004年翻一番;到2010年、分别比2007年再翻一番,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综合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新型工业园区,成为沿东陇海线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城市建设的文明区,当好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排头兵,争保经济总量和利用外资两项主要指标居于苏北开发区之首。
第一、抢抓新机遇,激励大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为我们指明了科学正确的发展方向,不仅搭建了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创新体制、争取政策的平台,而且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新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发,统筹科技与可持续协调开发,统筹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开发,统筹内生活力与外向带动协调开发,构建国际资本、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互动开发的机制,成为引进国际产业、资本、先进技术开发的重要动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创优活动,激发开发的内生活力,迅速形成产业带开发建设的热潮。
第二、集聚新产业,提升大开发。围绕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加速推进“三个集聚”,着力增强竞争力。一是加速产业集聚。整合资源、规范引导,加速推进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投资拉动和高新技术带动相结合,形成工程机械、民用轻型飞机、特色电子、食品、新型医药、中文电脑六大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一五”末,六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的80%以上。二是加速企业集聚。集中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上下功夫,力争到“十一五”末,开发区机械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培育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30至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40家。三是加速产品集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大产品、新产品、名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快建成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胰岛素原料、神经中枢药物、汽车音响、电子皮带称、医疗器械等产品基地,争取培育6个中国驰名商标,50个省级名牌产品。
第三、主攻新项目,支撑大开发。按照项目优先、一个项目一个小组、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把最多的财力、最优的政策、最好的资源配置在项目建设上,全面实施大项目推进战略。重点抓好6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在手项目,集中力量抓好总投资8亿美元的民用轻型飞机项目,尽快形成年产800架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40亿元、利税15亿元,打造中国民用轻型飞机生产基地;抓好中文电脑项目,形成年产50万台以上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向大开放要大项目。围绕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质资源有针对性地招商,加快引进美国重型卡车、新加坡佳通轮胎、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英国恩达地结晶硅、英国大赢数控、美国维尔半导体芯片及照明材料等重大项目,争取早立项、早开工、早达产。抓住浙沪产业技术扩散转移的机遇,重点抓好新医药、环保机械、高新材料等招商项目的落实,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第四、研发新产品,引导大开发。一是借梯登高。充分利用区内卡特彼勒亚洲设计中心、穆拉德国际医药孵化中心的优势,大力引进世界高科技企业和国家级研发机构,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企业,研发5至10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二是整合扩张。在现有两个国家级、8个省级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航宇、拉姆齐等一批产学研融合的有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快建设15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尽快研发、中试、孵化高精度采制样设备、高精尖医疗器械、生物保健等120个新产品,形成新增年销售收入120亿元的规模。三是招才引智。按照人才先于技术、先于项目、先于发展的理念,花大力气,投入重金,争取5年内引进国内外500名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今年投资1000万元,建立科技风险和种子基金,筹备设立知识产权开发中心,接轨上海人才市场,加快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人才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国家级研发中心,让人类的科技文明在这里创造出科技辉煌。
第五,优化新环境,保障大开发。以设施功能提升优化环境。今年投入8亿元,建好现代标准厂房、专家别墅群、拆迁安置楼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26平方公里的新建、改扩建道路及配套工程,实现“九通一平”的基础条件。以商务成本降低优化环境。用足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财政返还、补贴扶持”等政策的落实,让利于商、让利于企、让利于民,以政策“洼地”营造经济“高地”。加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用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规则,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商务成本,营造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氛围。以机制创新优化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开发区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理顺开发与管理的关系。着力打造“创业最宽松、服务最便捷、发展最安全”和“低商务成本、低社会成本、低行政成本”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福地。(信息来源:江苏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