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大连机床构筑“国际化攻略”高端平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3:32 商务部网站

  2005年4月11日,为期7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这个全球知名机床企业云集并比拼实力的展会上,大连机床集团可谓出尽风头,展会刚进入第3天,展出的15台大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当家产品就被订购一空,最终一举拿下两亿元的内外贸订单和意向合同。

  大连机床在北京国际展会上火了一把,其原因是近年来大连机床集团精心实施“国际
化攻略”的结果。原来,从2002年到2004年,大连机床集团除了每年收购一个国外著名机床企业外,还选择与一批国际顶尖机床企业合资合作,此次参展的就是“跨国联姻”生产出来的、代表世界一流技术水准的产品。

  大连机床集团的“国际化攻略”,标志着大连机床集团从本土经营向跨国经营的战略转变。在实践操作中,大连机床集团做到与全球的机床巨人同行,以全球的视野看待企业的生产、贸易、投资及技术的开发,促进产品在全球的市场空间进行销售,打造世界知名机床强企。

  正因为立意高远,大连机床集团近年来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企业走上振兴发展的快车道。大连机床集团已连续5年保持全国机床行业销售收入第一名,其中在2004年里,各项经营指标均实现60%以上的高速增长,出口供货额居全国机床企业之首。还成为全国机床工具行业中惟一一家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并代表中国机床首次进入世界机床排名榜。

  实施产权制度改革 扫清“国际化攻略”体制障碍

  近年来发生在中国机床行业中的“大连机床现象”着实引人瞩目。13年前上演沸沸扬扬的“小机斗大机”风波、曾一度濒临破产的大连机床,如今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相当精彩!

  那么,是什么让大连机床起死回生?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现任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

  1999年初,这位年仅38岁、善于谋篇布局的掌门人走马上任时,便站在振兴民族工业的高度,按照全球化经营思想,确立了未来跨国经营总体战略规划。他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大连机床集团要实现用“大连机床装备世界”的产业梦想,就不能仅仅满足和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争夺,而应放眼世界全方位构筑国际化格局,实施跨国经营发展。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有过“中国组合机床的生产基地”、“中国机床十八罗汉之一”、“国内第一台数控机床的发源地”等数十个“第一”辉煌的大连机床,当市场经济的浪潮袭来时,沉重的历史包袱,传统的思想观念,僵化的运行机制,使这些“第一”的优势丧失殆尽。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更别提跨国经营大发展了!”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大连机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与国际、国内先进机床企业相对照,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大连机床集团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加速器。2002年完成机床集团下属的12户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大连机床集团率先在大连市国有大型企业里实现了体制上的根本转变,由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由国有、企业骨干群体和外来投资者等多元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步的还有,从改革干部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到分流富余人员、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大连机床集团都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一系列大动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产权明晰了,责权清楚了,活力增强了。

  完成改革脱困任务,以及企业逐步走入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轨道,这些都为大连机床集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扫清了障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2年,大连机床集团在国内机床行业率先走出国门,成功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2003年,大连机床再次出击,将美国英格索尔曲轴加工系统公司揽入怀中;2004年,已经有了两次并购经验的大连机床又将创建于1938年、拥有世界一流的铣削技术和高速数控铣床的德国兹默曼公司一举拿下。与此同时,还实现与9家国际知名的机床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加速产品向精、特、专转移。

  伴随着一个以技术先进的产品、强大的跨国生产体系、完善的国际销售网络为支撑的世界级跨国公司逐步崛起,大连机床集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升,经济效益逐年激增。从1999年至2004年,六年跨越六大步。2004年,企业完成产品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6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72.5%。完成数控产值11.76亿元,同比增长100.7%。

  强强联手战略合作 构筑“国际化攻略”高端平台

  一年一个,三年并购了三个国外企业,而且都是老牌的国际知名公司,这在国际机床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绝不亚于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大连机床不干则已,一干就要瞄准世界最好的公司和产品。

  的确如此,仔细研究大连机床的三次跨国并购和一次与日本企业的合资便会发现:这四家企业其中有两家地处美国,另外两家则分别居于德国和日本。大多数机床界的人士都知道:德国是世界机床第一大生产国,日本位居第二,美国则兼具生产与消费大国的双重身份;同样,这三个国家的机床技术世界领先,按实力排序依次为德国、美国、日本。

  “目前国内机床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机床企业相比,落后是真实的,竞争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任何想有所作为的企业而言,任何竞争同样也意味着机会。”对此,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直言不讳,他认为,大连机床实施海外并购,就是为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尽快弥补自身在跨国经营上存在的不足。具体说来,海外并购的好处有三点:一是解决高端大型机床的技术来源;二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三是打通对外销售网络。

  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中,大连机床集团创新思维,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自己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对高中档产品,集团在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寻找制造商进行参股和并购,建立信息平台、技术平台和营销网络平台;对中低档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装配厂,把自身的产品转移到国外装配。

  通过并购,引进技术为我所用仅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同时外国企业成熟顺畅的销售网络对于跨国经营同样重要。立志在全球机床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大连机床集团,瞄准全球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区域分别收购至少一家企业,重要的目的就是利用已收购企业的营销平台建立中国机床销售中心,将大连机床和中国机床销往世界各地。目前大连机床集团正在构成以美国为中心向南北美洲辐射;以中国、日本为中心向亚洲各国辐射,以德国为中心向欧共体辐射的整体战略布局。

  在走出去并购的同时,大连机床集团还坚持请进来合资合作,与国际竞争对手强强联合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使大连机床的主导产品全部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合作生产,提升国际竞争力。仅在2004年,大连机床集团就建立5家合资企业,先后与日本OKK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制造加工中心机床的华凯机械有限公司;与世界著名的美国海尼格公司在大连组建了从事数控机床防护制造的合资公司;与世界著名的电主轴生产商瑞士伊贝格公司合资成立了大连伊贝格主轴技术有限公司;与世界第二大刀具制造商以色列伊斯卡公司、与日本富士工具分别成立了刀具生产合资公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以我为主”是大连机床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鲜明特色。所有中外合资建的工厂,大连机床集团的股份都占70%以上。对此,大连机床集团决策者认为,只有控股才能有控制力,才能掌握主动权。

  事实证明,这种“以我为主”的并购、合资、合作,不仅使大连机床集团的主导产品全部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还大大拓宽了国际市场。2004年,依靠过硬的技术以及搭建起来的营销网络,大连机床集团的国外市场迅猛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供货额同比增长了185%,居全国机床业之首。

  机制创新产品升级 增强“国际化攻略”竞争实力

  2004年10月12日,大连机床集团位于大连经济开发区双D港的数控机床工业园竣工投产。该工程的竣工不仅仅是大连机床集团退出市区进入工业园区的一次地域变更,更是通过与此同步进行的大搬迁、大改革、大改造、大重组,建立目前中国机床行业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新厂区,为实现企业“打造中国机床航母,跻身世界机床强企”的目标构筑了坚实的平台,标志着大连机床集团进入加快数控化战略转移的新阶段。

  大连机床集团决策者认为,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从“大路货”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而数控机床已成为当今世界机床工业的代表词,是机床企业争夺的焦点。

  基于这种认识,大连机床集团重新布局,确定了创建两个国家级数控产品产业化基地。一是高水平的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另一个是高起点、大批量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

  根据既定的宏伟蓝图,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和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全部达产后,大连机床的年经济总量将达到260亿元。届时,大连机床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和数控功能部件的生产制造基地,为国内外提供大量的高水平数控机床和齐全的数控功能部件。同时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庞大的产业规模,大连机床集团还将骄傲地跻身于世界机床制造业前列。

  由于高、精、尖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对人才的要求相当高,对此,大连机床集团大胆创新,改革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源队伍。

  一方面,集团通过并购国外企业,使国外的技术人才为我所用,直接拉近了机床集团公司与国际同行业的技术和产品水平的距离。其中在收购美国英格索尔两家公司后,中方立即派出技术人员,与美方技术人员一同组成了联合开发团队,在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另一方面,集团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薪酬制度,工人的技术等级、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与工资奖励挂钩;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技术入股、利润提成;对引进的中、高级专家实行“协议工资”的薪酬制,并且在配偶工作安排、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都作出妥善安排。伴随这些新制度的实施,大连机床集团先后“挖”来了5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其中有20多人在原单位是设计主管、总工程师。

  机床业被称作是“装备工业中的装备工业”,其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制约了一国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作为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肩负着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重任的大连机床集团,一直没有停歇改革创新的脚步,从其近年来发生的惊人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可在世界机床行业一比高低、一个更强更大的大连机床集团正向我们走来。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